一、中国应对反倾销措施
第一,加强我国出口企业的反倾销应诉意识。
第二,明确反倾销应诉中的核心问题。
第三,完善我国行业组织在反倾销中的法律地位。
二、我国反倾销法存在的弊端?
我国反倾销条例在对倾销的界定上,存在规定过于简单、不够具体、可操作性不强等弊端和疏漏。
我国《反倾销条例》没有直接定义“正常价值”,但第四条规定了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即进口产品的正常价值,应区别不同情况,用出口国(地区)国内销售价格、第三国价格或成本结构价格来确定。我国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同WTO《反倾销协议》以及欧美反倾销法的有关规定相比,其不足主要表现在:
1、国内销售价格界定不详尽 2、没有定义“正常贸易过程” 3、没有对第三国和第三国价格的选择进行规定 4、没有明确“合理费用”的构成和计算方法
我国《反倾销条例》第四条第二款对结构价格规定为“生产成本加合理费用、利润”,但没有明确“合理费用”的构成和计算方法。这在实践中不利于对倾销进行公正的认定。如果合理费用包括的项目较多,则确定的正常价值相应较高,倾销成立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大,倾销的幅度也因此偏高,这对出口国生产商较为不利。反之,如果包含的项目较少,则对进口国不利。在我国首例反倾销调查案中,外经贸部在确立加拿大豪森公司产品的正常价值时,根据其1997年度财务报告中提供的相关的数据,采用了生产成本加销售、管理和一般费用及财务费用和利润的方法。在这里,外经贸部对“合理费用”的理解与《反倾销协议》基本一致。但可惜的是,我国没有将这种解释纳入到《反倾销条例》。
三、对中国提出反倾销的有哪些案例,2015
根据报道,中国正成为美国反倾销的最大目标,中国的钢铁行业更是首当其冲。在2015年的233起反倾销案中,针对金属行业的案件占到46%,创下新纪录,而这些案件几乎都是针对钢铁行业的。报道援引《全球贸易保护报告》作者、反倾销专家克利夫·斯蒂文森的话称,世贸组织的数据显示,美国反倾销案件激增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钢铁行业。
四、倾销与反倾销
倾销,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经营者以低于国内市场正常或平均价格甚至低于成本价格向另一国市场销售其产品的行为,目的在于击败竞争对手,夺取市场,并因此给被出口国相同或类似产品的生产商及产业带来损害。反倾销,顾名思义是指一国(进口国)针对他国对本国的倾销行为所采取的对抗措施。贸易的全球化趋势愈强,各国对本国产业的保护倾向也随之愈强,反倾销就成为大多数国家主要采取的贸易保障制度。随着世界经济贸易关系的不断发展、国际市场竞争的几近白热化、各国关税水平的不断下降以及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际间的倾销与反倾销的斗争显得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