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松江棉布的地位影响
明代,松江府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外地商人纷纷到松江来收布,布商挟重资而来,白银动以数万两,多则数十万两。以致明代的小说,如《金瓶梅》等,都有到松江贩卖棉布的情节,松江棉布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卖不完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明清歌谣)。
正由于不断地普及推广,松江棉纺织业日益兴盛,产量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好,松江棉布在全国声誉鹊起,叶梦珠《阅世编》:“吾邑地产木棉,行于浙西诸郡,纺织成布,衣被天下”。《松江府志》载:松江人“俗务纺织,他技不多”,所织的精线绫、三梭布、绫纱方巾、剪绒毯“皆天下第一”,“吾乡所出皆切实用,如绫、布二物,衣被天下,虽苏杭不及也”。
明初,即颁布法令,鼓励种棉,并规定松江府可以“折布纳官”,“以棉花一斤折米二斗”。朝廷的赋税政策,客观上鼓励了农民由种稻转向植棉,到明代中叶以后,松江沿海出现大片的棉田,松江府属的上海、嘉定诸县,种棉面积已占十之八九。“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明清两代,松江府作为全国的棉纺工业中心,享有衣被天下的美誉。清康熙《松江府志》提到“吾乡所出皆切实用,如绫、布二物,衣被天下,虽苏杭不及也。”民谚也称“收不尽的魏塘纱,买不尽的松江布”。松江所产布匹销往全国各地,乃至日本、英美等国都有松江布的消费者。早在乾隆初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开始从中国购进土布。在贸易过程中,英商发现广州所产的土布穿洗后容易褪色,而松江布(英人称为“南京布”)则久洗后依然色泽艳丽,松江布因此在英国风行一时,东印度公司的收购量从2万匹猛增到20多万匹。
随着布市的兴起,从事沿海运输的沙船麋集于上海,迅速发展,明清两代,从事运输的沙船数千条,在浦江岸边停靠的沙船密密匝匝,帆樯如林,带动了上海港口贸易的兴盛。
二、我国北方棉纺工业发达,主要纺织工业中心有哪些?(写出7个)
棉纺工业,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的北京、石2113家庄、郑州、太原、济南、天津、青岛和长江中下游的上海、无锡、武汉等城市,这是中国第一和第二棉产区5261。
麻纺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哈尔滨和钱塘江口的杭州,这是亚麻和黄麻的最大产区。4102
毛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呼和浩特、西安、兰州、西宁、乌鲁木齐,这里主要是畜1653牧业区和接近畜牧业区的羊毛回产地。
丝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杭州、苏州、无锡、太湖流域及四川盆地,这里是蚕丝答产地或柞蚕丝产地。
化纤工业,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因为其原料来自石油化工。
三、是呀,我也是看挺多小说的故事都写松江市,好奇就查看了下,松山是什么呢?松江和东海真的很近吗?
影视文学作品中,许多地名都是杜撰的,原因很多:一是故事本身就是虚构的,落不到实地;二是有史实,但演绎太多,容易引起纠纷.......
但在历史上,中国还真有个松江市,它就是现在的上海松江区(详见下面史料)。
松江就是穿越上海城区的苏州河,它叫吴淞江,古称松江、松陵江,它与黄浦江汇合后在吴淞口汇入长江,再经崇明岛流入东海 == 这样看来,松江的确与东海很近。
至于松山,鄙人真的不知。
(上海松江区)
松江秦时建镇、唐时置县、元时升府、明清时为全国纺织业中心,东南一大都会,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民国初期,该镇名华亭市、松江市。解放初,设松江市(隶苏南行政区松江专员公署),辖华阳、中山、岳阳、永丰4镇。1949年8月1日,松江市、县合并为松江县,松江市改为县辖市。11月撤市,建立城区人民政府,辖中山、岳阳、永丰3镇。1958年3月,松江专区撤消,改隶苏州专区。1958年11月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1963年改设城厢镇,1980年12月改名松江镇。1985年时,松江镇3个街道办事处,48个居民委员会,654个居民小组,1个行政村,8个村民小组。199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松江区现辖有11个镇、4个街道。全区有134个居委会,115个村委会,拥有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旅游度假区、市级工业区、科技园区,五厍农业园区。松江区是上海市“十一五”发展规划中重点推进建设的三个新城之一。
四、加尔各答为什么会成为印度的麻纺织业中心?
加尔各答成为印度的麻纺织业中心,一方面是恒河三角洲是印度的黄麻主要产地,另一方面,加尔各答也是印度的麻纺织品主要消费市场.
1.接近原料产地。恒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黄麻的主要产地
2.交通便利,加尔各答是临海的河港
3.劳动力丰富,该城人口超过百万,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
4.历史原因,在英国殖民期间,加城就已经有麻纺工业的发展了。工业基础较好
盛产黄麻 接近消费市场 交通便利 区位优势明显 劳动力丰富 历史悠久 自然原因适合麻类生长
五、当时的苏州是全国的纺织业中心发生在中国什么时期
明清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