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棉花什么时候引进中国的
我国棉花种植历史悠久,可上溯到原始社会的夏禹时期,在《尚书•禹贡•扬州》中就有“岛夷卉服,厥篚织贝”的记载。古时扬州就是我国现在的东南部和沿海一带,所谓“织贝”就是南方当时流行的五色“斑布”,这就说明在四千多年前我们的兄弟民族就早已栽种棉花和利用棉花了。多年生海岛棉秦汉时期在云南一带即有种植,海南岛于公元前87年就以生产广幅布而著名。三国时,棉花种植遍及珠江、闽江流域。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大面积栽培的草棉和亚洲棉是从国外分两路传入的。北路(也称旱路)传入草棉,由阿拉伯经伊朗、巴基斯坦传到我国新疆,再传入甘肃、陕西一带。南路(也称水路)传入亚洲棉,由印度经缅甸、泰国、越南传入中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区,再传到长江、黄河流域。
我国中原地区在6世纪到12世纪就已把棉花视为奇物珍品,然棉织品仅为上层统治者享用。黄河、长江流域的植棉业,元初已开始有记载。元司农司在1273年所撰的《农桑辑要》中,已经十分明确地指出植棉业发展到黄河、长江流域的“陕右”,即今甘肃河西走廊、陇东及陕西西部一带,其文曰:“木棉……西域所产,近期以来……种于陕右,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
时的《资治通鉴》胡三省注(1285年)载:“木棉,江南多有之。”到1313年,王祯《农书•木棉叙》中称:“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艺制作之法,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后,商贩于北,服被渐广,名曰吉布,又曰棉布。……虽曰南产,言其适用,则北方多寒,或茧纩不足,而裘褐之费,此最省便。农务助桑麻之用,华夏兼蛮夷之利,将自此始矣。”又称:“夫棉为物……不蚕而绵,不麻而布,又兼代毡之用。”由此可见棉花的“省便”已被北方人所利用了。明朝中叶的潮州人严开书在讲到棉丝变化时说:“(棉花在)宋、元之间,其种始至,关、陕、闽、广曾得其利。洪(武)永(乐)之际(1368年-1424年)遂遍天下,其利始百倍于丝枲(大麻的雄株,只开花,不结果,也叫花麻),自此而天下务蚕者日渐以少。”就上述表明,在元朝统一中国后,黄河、长江流域的棉花种植已经相当普遍,它已代替了蚕业。
二、刺绣的悠久历史
中国刺绣起源很早,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夏、商、周三代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从早期出土的纺织品中,常可见到刺绣品,早期的刺绣遗物显示:周代尚属简单粗糙;战国渐趋工致精美,这时期的刺绣用的都是辫子绣针法,也称辫子绣,锁绣。湖北江陵马山硅厂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绣品,有对凤、对龙纹绣、飞凤纹绣、龙凤虎纹绣禅衣等,都是用辫子股施绣而成,并且不加画填彩,这标志此时的刺绣工艺已发展到相当成熟阶段。
刺绣 ,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属于女红的一个重要部分。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中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陇绣、湘绣、蜀绣,号称“五大名绣”。此外还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
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
三、丝绸为什么被誉为“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的发明
丝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创造发明之一,与其它创造发明相比,有着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四大特点。它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与中华文明同岁;它衣被天下,服务众生;它传播世界,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它的技术含量最高,发明创造点极多。在这一展览里,丝绸部分着重展示了六项在世界纺织史上独领风骚的发明专利。一是把野桑蚕驯化为家蚕;这是生物学史上极为重大的发明,人类历史上只有家蚕和蜜蜂两种昆虫被驯化。二是发明踏板织机,此后“机”字不仅成为所有机械和机器的总称,而且成为机智、机敏、机灵等聪敏智慧的代词;三是一整套织物结构系统,正是由于这一套结构的设计,才出现了绫罗绸缎锦等各种丝织品种;四是控制图案循环的提花程序,这是丝织技术中最为神奇的部分,这种线编而成的花本传到欧洲之后发展成打孔的纸版,进而对电报和早期计算机器的发明产生影响;五是夹缬,这种在唐玄宗时期发明的多彩防染印花技术一直到流传到今天;六是锁绣,虽然只是一种手工技艺,但在世界刺绣艺术之林独树一帜。
四、哪个朝代的人发明了织布机
古代织布机是黄道婆发明的。在南宋理宗帝年代,年仅13岁的黄道婆为逃避当童养媳随商船漂落到崖州水南村。当时黎族人的棉纺织技术领先于中原汉族,黄道婆就倾心向黎民学习用木棉絮纺纱,用米酒、椰水、树皮和野生植物作为颜料调色染线,用机杼综线、挈花、织布的纺织印染技术,并比欧洲早400年发明出脚踏“三绽三线”纺纱车和“踞织腰机”织布机,提高了织锦质量。以“踏车椎弓”织出的黎锦、筒裙的图案艳丽素雅,有鸡花纹、马尾纹、青蛙纹等200多种,誉为“机杼精工,百卉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