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管理是纺织原料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纺织原料进厂到投入生产前的第一关。仓储管理直接影响纺织产品的质量,仓库储备的原料占纺织企业的流动资金的60% ~80%,纺织原料属易燃物品,如果管理不善,一旦发生火灾事故,会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失。仓储管理要做好以下工作。
(1) 合理确定仓库储量。合理的储存各种纺织原料,是维持正常生产、稳定产品质量的前提条件。原棉的储备一般不应当低于企业正常使用量的2 ~3个月。化纤储备要根据来源远近,难易程度,储备量也不应低于原棉的储备量。计划科要根据市场销售变化情况,在制定季度生产计划的同时,要按品种规格、配棉要求制定原料供应计划,通知供应科按季、按月、按品种组织原料供应,保证生产需要。
在生产过程中,因产品销售发生变化,需改变品种时,销售科应当提前通知供应科、生产技术科和计划科,对原料供应作出相应调整,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2) 严格仓库原料验收。仓库对调进的一切原料都要进行严格的数量和质量验收,有条件的,还要对同一批原棉内质量差异较大的,在过秤时进行逐包检验,按上、中、下分别堆垛,搭配均衡使用。
仓库要有专人进行重水重磅除皮的验收。棉检室要对原棉的质量指标进行检验。供应科要根据数量和质量的检查情况与供货厂商计价付款。发现数量或质量不符,可以申报仲裁机关进行裁决,以仲裁结果作为结算依据。购进的原料如果遇有霉变、火烧、水渍、夹杂、夹层、严重污染及皮棉夹杂等情况,应通知供货厂商进行处理,经双方协商后才能付款使用。
(3) 妥善进行原料保管。原料仓库是原料储备的重地,必须具备 “防潮、通风、安全”三个基本条件。入库的原料经过称重和检验后,必须按类别、规格、产地、等级、批次和有特殊要求的分别堆码。堆码是采用压缝堆码法,做到整齐安全。对堆码好的原料要定期检查,防止垮塌和霉变。
对散包、破包、抽样后的原料包要进行整理、捆扎后缝包。掉在地上的原料要及时分别收集,拣出杂物,集中到一定数量后与棉检室研究处理,防止错纤混用。每批原料要有收进、付出和结存内容的卡片,悬于原料堆放处,做到账(仓库台账)、卡(现场原料卡片)、物(原料实物)三相符。
(4) 严格原料发放。仓库按照前纺车间清花原料领用表的要求,对符合配棉排队表的原料,按时、按量由仓库搬运工送进分级室,并按车间的标志牌和要求整齐排列堆放>将有本厂称重红字的一端向上,以便识别。原料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安全、不散失、不受水淋。
经车间和棉检室发现棉包夹层、夹杂、污染、水渍霉变等需要整理时,要按生产技术科、棉检室和车间的规定整理好,由此产生的重量亏损必须在购入的原料数量中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