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
收藏网址 手机端
首页 > 原料资讯>详情

清朝官服到底是谁设计的,为何如此设计?

来源: 58家纺网 发布于:2022-05-28

官服,又名章服,泛指我国古代皇帝、后妃、王公贵族、各级官员,按章规定,籍以明辨是非等级的服饰。官服制度,是伴随着阶级分化而诞生的,从奴隶社会诞生到封建社会发展至顶峰,虽朝代更迭不断,但官服制度作为等级阶层分辨的重要工具,却始终发展和传承,直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清朝官服的产生,是我国历朝官服制度的延续和发展,是在坚守满族文化制度的基础上,参照汉族服饰制度加以设计,如此既传承了汉族服装制度中的特点,又不失满族的习俗礼仪。

我国古代官服制度 衣为上,上则天,天则尊;裳为下,下则地,地则卑。《后汉书.舆服下》

我国官服制度的历史要追溯到尧舜时期,由于等级分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对应的服饰也产生了等级分明的区别。社会阶层制度就是天子为上,庶民为下,天子与庶民的关系亦对应着衣和裳的关系,上下不可颠倒。在“名位不同、礼教异数”的社会制度里,这种天经地义的认知也被记为法典礼仪,不容更改,相对应的阶级服装制度也由此诞生。

我国自奴隶社会起,上至天子下到庶民,衣、食、住、行,都形成严格的规定,西汉时《礼记》成文也形成了文字记载,这也是我国历代王朝相延续、流传的礼制中一种明辨等级,区别尊卑、区别官阶的制度准则。各朝代的官服制度,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官服制度也成为封建社会巩固统治者统治地位的重要工具。

清代官服制度 清代官服制度是结合满汉文化制度的特色,传承与创新的产物,既保留了汉族服制中的某些特点,又不失其本民族的习俗礼仪。诸如保留中国传统的十二章纹(十二种传统图案)作为衮服、朝服的纹饰,以绣有禽兽图案补子作为文武官员职别的标志,废弃以滚冕衣裳为祭祀服装,以宽袍大袖的绛纱袍服为朝礼之服,以通天冠、粱冠等冠、帽为官帽的传统官服制度。形成了满族色彩的冠冕服装制度。

1、 顶戴花翎

清朝官员佩戴的礼帽上有顶珠和花翎,顶珠和花翎,是区别官员品级的标志,也是“标识品序”的办法。顶戴又称“顶珠”, 也就是冠顶镶嵌的宝石,冠上的顶珠颜色和材质的不同,对应官员的品级的不同。一品官要用红宝石,二品用红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等到了乾隆皇帝以后,这些“顶珠”基本上是以玻璃代替。冠上无顶珠者,意味着无品级,又称“未入流”,满洲贵族没有品级官职的也没有顶珠可带。

花翎是插戴在朝冠或吉服冠上的,因与顶珠相联,统称为“顶戴花翎”。只有顶戴与花翎配在一起才表明“功名”圆满。花翎是指带有“目晕”的孔雀翎,又俗称“眼”。清初,花翎并不代表品级,只是荣誉的象征。顺治十八年时才对此作出规定,亲王、郡王、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许带花翎,只有贝子以下,才可以戴,并且还明确规定,贝子应戴三眼花翎,国公应戴双眼花翎,五品以上官员可戴单眼花翎,六品官员以下,一律戴无“眼”的蓝翎(的羽毛)。

2、服饰

乾隆初年,服装制度已经相当完善,并绘图加载到清代《会典》之中。皇帝、后妃、王公大臣及文武百官,所穿用的官服,除了日常服及出行用服以外,基本上被分成了三大类,即礼服、补服和吉服。

“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观象于天,俯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经》

其中补服是礼服的一种,也清代文武官服中最重要且最常见的一种。以胸前和背后的补子图案加以区分官职与官位的不同。《大清会典图》有规定,文官图案绣禽鸟类,武官图案绣兽类。其中,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一品绣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 ,五品熊罴,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3、朝珠

朝珠与朝带,是清朝礼服中的佩饰,除皇家成员外,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均可挂朝珠。但军机处、科道、侍卫、礼部、国子监所属的官员,不按品级皆可挂朝珠。此番既有装饰作用,应当也有宗教信仰的成分。朝珠共有一百零八颗,以四颗大珠将其分成四分,名“分珠”,代表四季,朝珠也是高级官员区分等级的标志之一。

清代官服也如历代一样,是“人分五等,衣分五色”产物,是封建社会对统治制度的维护手段之一,清代的官服制度的形成是与满族的民族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以满族服饰为基础,吸纳汉族服饰中的元素发展传承而来。 清代官服的继承与演变,说明了清代不单继承了汉族在历史上衣着的长处,而且将民族特色保留下来。经过继承、改造、创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和传统中原文化的结晶体。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水之秋,无授权禁转!

  

  清代的官服,按大家从影视剧中获得的印象,似乎跟明代官服差别很大,然而细细考究起来,两者之间的渊源还是很深的。清代的官服与明代一样,都采用了“补服”的基本形制。何谓“补服”呢?就是在官服的胸前背后绣上一块图案,这图案就叫做“补子”,用补子上的图案来区别官员的品级。按学者的说法,补子这东西,很可能是来自元朝,明代继承下来,并把它变成了区别官员品级的符号。清承明制,继续沿用了补服的形式。不过,清朝的补子和明朝略有不同,明代补子是用金线或彩线把图案直接绣在官服上,而清代补子是独立绣好的,再缝到官服上;明代补子一般比较大,几乎占据了官服的整个胸前和背后的位置,而清代补子则相对小;明代补子无边框,而清代补子有边框。明清补子图案也略有不同,明代文官补子的飞禽图案一般都是两只,而清代则是一只。

  

  

  (明清官员官服画像,可以清楚地看出两者官服中补子的差异之处)

  有意思的是,笔者在看电视剧《甄传》时,赫然发现剧中孙俪扮演的甄穿过一身带补子的华服,仔细一看,补子居然是一品文官的仙鹤图案,不禁愕然。按清制,补子只会出现在文武官员以及诰命夫人的官服上,后宫嫔妃的衣服上是断不会出现补子这种东西的。出现如此不伦不类的服饰,也只能说剧组的服装设计师脑洞也未免太大了。

  

  (电视剧《甄传》中甄所穿的一件带补子的华服)

  清代官服除了在基本形制上继承了明代的补服形制,还在一些细节上继承了明代官服的特点,例如基官服两侧开衩、采用较为宽大的袖子、领口为圆领等等。但也有一些地方同明代不一样。例如清代官服采用了对襟的样式,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独一份。但您可千万别以为这是清朝的“发明创造”,其实按笔者看来,清代的对襟官服,往根子上找还是有明代的“血缘”。明代有一种服装,称为“罩甲”,采用的就是对襟长袍的形式。这种服装原型来自元代,但是却在明代十分盛行。由于它穿起来十分便于行动,所以无论是贵族外出狩猎,还是公差外出办公,乃至于军队行军打仗,都喜欢穿这种衣服。可以说,“罩甲”是明代最为流行的一种戎服。清帝祖先早期也曾是明朝边军,必然也穿过这种戎服。后世建国以后,为铭记其尚武精神,以这种戎服为蓝本设计出了清朝的官服。这跟清代官帽选取了檐帽的形制应该是一个道理。

  

  (《明宣宗射猎图》局部。图中右侧和左侧人物都穿着罩甲,左侧人物还带着檐帽)

  清代官服有别与明代官服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清代官服中蟒袍被广泛使用。蟒袍这东西,也是肇始于明代。《清稗类钞》里说:“蟒袍,一名花衣,明制也。” 明人沈德符所著《万历野获编》云:“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趾)耳……凡有庆典,百官皆蟒服,于此时日之内,谓之花衣期。”在明代,蟒袍一般是作为赐服存在的,除了亲王郡王之外,只有深受皇帝宠幸的重臣或宦官才有穿蟒袍的资格。明代蟒袍上一般除了蟒(类似龙的形象)的图案外,在衣服下摆处还会绣有海水波浪和岩石的图案,名曰“海水江崖纹”,意为江山永固。

  

  (身穿蟒袍的明代名臣王鏊的画像,红框内的纹样即为海水江崖纹)

  清代继承了明代的蟒袍形制,但放宽了限制。上到亲王郡王,下到九品的芝麻官,都可以穿蟒袍。清代的蟒袍,图案上基本沿袭了明代风格,但也出现了一些小变化。最明显的就是清代蟒袍下摆的海水江崖纹下面,开始出现了所谓“立水”,也就是彩色的斜条纹。清初的时候,“立水”还比较少,但随着时间推移,“立水”的面积越来越多,到了乾隆朝终于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那种大面积“立水”的风格。遗憾的是,在众多的清代题材影视剧中,这种大面积“立水”的官服样式却被贯穿于整个清代,从清初到清末,用的都是同一种风格的纹样,这实在是一种欠缺严谨的做法。

  

  (一件清代蟒袍,红框内的即为“立水”纹样)

  

  (电视剧《于成龙》剧照,红框内的大面积“立水”是清中期以后才有的风格,在清初的康熙时代是不存在的,此处明显欠严谨了)

  

  

  (紫光阁功臣图部分肖像,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清代服饰的各种细节)

  清代蟒袍同明代蟒袍的另一大区别,就是明代蟒袍采用宽袖,而清代蟒袍采用了箭袖接马蹄袖。所谓“箭袖”,其实也是明代出现的。箭袖窄小贴身,利于在北方寒冷地区保暖,也利于骑射作战,被广泛应用于明代北方边军戎服。清朝崛起之时自然也采用了箭袖这种袖子。同时,为了更好地在寒冷天气中保护手部,利于作战,清人又在箭袖上接续了样式独特的“马蹄袖”。而马蹄袖也就成为了清代统治者引以为荣的民族传统,在日后将马蹄袖加入了蟒袍之中。所以这里有个被误解很久的问题可以澄清了:清代的官服上其实是没有马蹄袖的,马蹄袖是来自穿在里面的蟒袍上的。如果一个清代官员里面没有穿蟒袍,那么他将无法做出我们所熟悉的撸马蹄袖下跪的动作。

  

  

  (上图为明代箭袖衣,下图为清代蟒袍,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清代箭袖上又接出了马蹄袖)

  

  (清代补服实物,可见其上并无马蹄袖)

  至于清代官服的其他特色,例如披领、朝珠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体来说,清代官服沿袭了明代官服的基本形制,又加入了尚武的标志,使其有别与明代官服而独具特色。

  参考文献:《清稗类钞》、《万历野获编》、《清史稿》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 酒店纺织品公司哪家好呢?
    酒店纺织品公司哪家好呢?
    01-18
    一、酒店纺织品公司哪家好呢? 1、雅兰,雅兰是一家专业从事高档酒店纺织品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综合性企业,公司拥有庞大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不仅原料优质,而且生产工
  • 常见的12种纺织纤维都有哪些?
    常见的12种纺织纤维都有哪些?
    11-30
    服装(纺织)材料纺织纤维的种类与特点 ,纺织纤维是构成面料的基本材料(我们不从大分子谈起),它有两大类: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 1、天然纤维。常规的天然纤维有棉、
  • 纺织品分为多少类?
    纺织品分为多少类?
    11-30
    您好,纺织品分为针织布和梭织布。 针织布分为圆机织物和平机织物。 梭织布分为棉布、麻布、麻布、麻布、皮革、化纤、化纤。 具体的还会分的很细,建议找找书看看。 跟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