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
收藏网址 手机端
首页 > 原料资讯>详情

科举制度为何在晚清会被废除?

来源: 58家纺网 发布于:2022-05-27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科举制度要是真的不能选拔人才,那么就不会从隋唐开始历经千年岁月了。任何的事物的产生必定有他存在的价值,科举制作为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一开始是为了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于朝堂的垄断。让真正有才干的寒门士子能够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只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内容到形式的逐渐僵固,才使得许多人不讲求实际学问,导致思想受到了束缚。

要想知道科举制能不能选拔真正的人才,看一下科考的内容就知道了,从隋朝科举制度开始,各朝科举考试的科目都是在不断变化的。例如唐朝的科考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儒家)、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但是到了明朝之后,就只剩下了进士一科了。

看唐朝的这个内容就知道,从中选拔出来的是精英中的精英,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文学水平,还要熟读法律,善于数术。总的来说,挑选的人才是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的。

而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就开始跑偏了,只注重儒家经典这一学科,考试内容主要是考八股文,八股文的题目出自于四书五经,要求措辞要用古人语气,就是所谓的代圣贤立言。结构有一定程式,字数有限制,对句法要求排偶,又称为八比文、时文、时艺、制艺。

那么在这么一直形式下,确实就很难说选拔出来的是人才了,可能选拔出来的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大家耳熟能详的“范进中举”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到了清朝末科举制度的消失,其实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当时的清朝在内焦外患的情况下,通过科举制度选出的人才,大部分都是只会作得一手锦绣文章,但对于其他事物都是不够于灵活,他们的思想都被八股文束缚死了。要指望这样一群人去拯救大厦将倾的清王朝,无异于是痴人说梦了。

清朝末期的科举制,其实就是统治者把儒学作为奴化臣民的工具,是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让知识分子无法在学术上、思想上进行创新。从而导致了思想上的落后,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停滞不前。这样的科举制和一开始的目的就是背道而驰了,所以会被废除也就可以理解了。

科举制度值得称颂。它是封建时代中国土地上唯一一块公平竞争的净土。老百姓可公平参与。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 酒店纺织品公司哪家好呢?
    酒店纺织品公司哪家好呢?
    01-18
    一、酒店纺织品公司哪家好呢? 1、雅兰,雅兰是一家专业从事高档酒店纺织品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综合性企业,公司拥有庞大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不仅原料优质,而且生产工
  • 常见的12种纺织纤维都有哪些?
    常见的12种纺织纤维都有哪些?
    11-30
    服装(纺织)材料纺织纤维的种类与特点 ,纺织纤维是构成面料的基本材料(我们不从大分子谈起),它有两大类: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 1、天然纤维。常规的天然纤维有棉、
  • 纺织品分为多少类?
    纺织品分为多少类?
    11-30
    您好,纺织品分为针织布和梭织布。 针织布分为圆机织物和平机织物。 梭织布分为棉布、麻布、麻布、麻布、皮革、化纤、化纤。 具体的还会分的很细,建议找找书看看。 跟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