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人一样,布料也有自己的生命,生长并老去。当布料被放上一两年,经历自然收缩后,才能显露出它本来的魅力。每一根线都有自己的生命,经过几年的生长,日渐成熟。经历这样的过程,布料才能呈现它曾深藏不露的美丽。 但在现实世界里,每六个月就要发表一个服装系列的规则,设计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使用那些“发酵”过的布料,这是不可能的。我不时地会对中古服装产生强烈的嫉妒心,便是来自这个原因。 往往这个时候我会想,“我要设计时间本身”。这样的话语脱离了服装本身,有着它自己的生命。
中国发现最早的织布机是在哪里发掘的?是什么时代的物品?现存在哪里?
谢邀:
关于织布的传说有许多种,如黄帝和嫘祖发明织布机和抽丝机的传说,也有黄道祖或是‘织布娘娘’发明织布机的传说。
但是历史以实物为准,最早的织布机,其实物出土于河姆渡遗址。
当然有人说是半坡遗址,这个稍后会说。
首先河姆渡遗址是中国晚期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5000-7000年。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
河姆渡遗址发掘发现的文物遗存具有数量巨大、种类丰富的特点,为研究距今七八千年前氏族公社繁荣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提供了比较全面的材料。其出土的纺织工具有纺轮、绕纱棒、分径木、经轴、机刀、梭形器、骨针近10种,根据这些部件,可以复原当时的织机,其它的遗址就没有这么具体。
而说半坡遗址,则是因为其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年代为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遗留下的村落遗址,已有6000-6700多年历史。
在半坡遗址中,出土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之多,具有非常重要的考古价值,这其中生产工具主要有石斧、石锛、石铲、石锄、矛头、箭头、鱼叉、鱼钩、纺轮、骨针等。
这其中虽然包含纺轮,但是正如所说,不如河姆渡遗址具体,而问题是织布机,并不是单单的纺轮,所以答案如此。且二者时代其实相近,但半坡遗址陶器底部有麻布印痕,分析应该也是原始的织机做成,可惜目前并没有完整的织机出土。
至于存放,1993年在遗址西侧建起了博物馆,以三百余件出土文物精品为依托,辅以模型、木雕、灯箱、照片等,不仅展示了七千年前先民的生产生活内容和精神面貌,也将这些文物在其中保存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