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
收藏网址 手机端
首页 > 市场动态 >详情

娃哈哈高管高志伟简介?

来源: 58家纺网 发布于:2023-03-22

娃哈哈高管高志伟简介?

高志伟,浙江萧山人,“连卡佛”引进人,汉帛(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1956年2月1日,高志伟出生于杭州萧山。因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3月12日猝然离世,享年55岁。

高志伟 - 人物介绍

来自萧山的高志伟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厂,杭州汇丽绣花制衣有限公司,专门提供外贸加工服务。如今,汉帛集团已成为世界著名女装品牌的OEM(原厂委托制造)、ODM(原厂委托设计)服务专家,其在萧山的“汉帛时尚产业园”企业也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具现代化的女装加工基地之一,并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三大女装品牌。据去年的相关信息披露,企业资产总值已达12亿元。

作为浙商在服装领域的翘楚,高志伟个人所获荣誉不少。据了解,高志伟生前曾担任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中国外商投资协会理事、中国外商投资协会纺织服装委员会理事、浙江省服装协会副会长、杭州市贸促会副会长、杭派服装协会副会长等职务。

2011年3月12日,以服装业起家的著名浙商、汉帛(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志伟因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医治无效,猝然离世,享年55岁。

宗庆后,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浙江大学MBA特聘导师。1987-1991年,任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厂长;1991年至今,任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出生年月:1945年10月

籍贯:浙江杭州

国籍:不清,加拿大或是中国

职位:娃哈哈集团董事长 新财富劳斯莱斯500富人榜第54名,20.2亿元。

公司总部:浙江杭州

主要行业:饮料、童装

行业地位:中国最大的饮料生产企业

2003年5月“非典”疫情结束后,宗庆后抢在竞争对手之前将大批饮料送到零售终端,使销售实现了16%的年增长,全年销售额近百亿元。“娃哈哈”的童装产业现已拥有800多家连锁店。

娃哈哈产品已达到全国年人均消费10瓶以上的数字。2003年,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成为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柯特这4家跨国公司。

1996年,宗庆后拿出盈利最好的5间工厂,以4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达能、百富勤51%股份。

从前有一个贫穷的王子,他有一个王国。王国虽然非常小,可是还是够供给他结婚的费用,而结婚正是他现在想要做的事情。

他也真有些大胆,居然敢对皇帝的女儿说:“你愿意要我吗?”不过他敢这样说,也正是因为他的名字远近都知道。成千成百的公主都会高高兴兴地说“愿意”。不过我们看看这位公主会不会这样说吧。

现在我们听吧,在这王子的父亲的墓上长着一棵玫瑰——一棵很美丽的玫瑰。它五年才开一次花,而且每次只开一朵。但这是一朵多么好的玫瑰花啊!它发出那么芬芳的香气,无论谁只须闻一下,就会忘掉一切忧愁和烦恼。王子还有一只夜莺。这鸟儿唱起歌来,就好像它小小的喉咙里包藏着一切和谐的调子似的,这朵玫瑰花和这只夜莺应该送给那位公主。因此这两件东西就被放在两个大银匣里,送给她了。

皇帝下命令叫把这礼物送进大殿,好让他亲眼看看。公主正在大殿里和她的侍女们作“拜客”的游戏,因为她们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当她看到大银匣子里的礼品时,就兴高采烈地拍起手来。

“我希望那里面是一只小猫!”她说。

可是盒子里却是一朵美丽的玫瑰花。

“啊,这花做得多么精巧啊!”侍女们齐声说。

“它不仅精巧,”皇帝说,“而且美丽。”

公主把花摸了一下。她几乎哭出来了。

“呸,爸爸!”她说,“这花不是人工做的,它是一朵天然的玫瑰花!”

浅谈世界经济危机与中国钢铁企业的海外扩张

新华网上海7月8日电(新华社记者 李荣)中国钢铁业自从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那次从暴热到暴跌的突变后,似乎元气始终没有恢复。也是从那之后,钢铁业似乎就进入一个怪圈:以长时期低迷为背景,一有“风吹草动”,钢价就会短期暴涨,然后就进入新一轮低迷。这样的钢价涨跌起伏,呈间歇性发作,近七八年里有好几次。

最新的这一次“钢价风波”是这个循环的又一次间歇性发作,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出现的第一次“钢价涨跌起伏”,其成因以及价格逐渐理性回归发人深思。

在WTO规则下的贸易政策,成为一种新的市场调控力量。

在2001年下半年,中国钢价在持续低迷后进入“谷底”,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大量进口钢材低价冲击中国市场,对国内钢铁企业造成了相应的损害。为此,中国有关政府部门应国内相关企业的申请,及时对部分进口冷轧板卷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去年第一季度,美国决定对进口钢材征收特别关税,挑起了全球的一场钢铁贸易战。在WTO规则之下,中国为保护国内产业及企业的利益,与其它一些产钢大国一样,也实施了临时及最终保障措施。国内钢价开始恢复性回升。

华东钢材市场信息分析部主任陶永根说,此次钢价回升很快就进入过度上涨阶段。多种因素共同推高钢价,最后钢价溢出理性上升范围。

业界人士认为,此次国家贸易政策的灵活实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因家电业钢铁原料供应及成本上升问题,国家及时将与家电业相关的部分钢材品种从保障措施中排除;因电工钢供应紧张,国家又扩大了保障措施中的电工钢配额数量;对部分进口冷轧板卷的反倾销调查结果公布,倾销行为存在,但鉴于市场特殊情况,暂缓实行反倾销措施。凡此种种,都对此轮“钢价波动”的理性回归起到应有作用。缓解了确实存在的市场供需矛盾,减少了市场上投机炒作可资利用的“题材”,也降低了钢铁企业对政府保护的依赖度和“急功近利”的预期。

钢材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总量控制不搞“一刀切”。

自从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以来,我国已经连续6年处于这个“世界第一”的地位,去年年产钢已达到1.8亿吨,钢材产量达1.9亿吨。我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一钢材需求国,每年钢材需求量近2亿吨左右。我国还是世界第一钢材进口国,每年从国际市场进口各类钢材近2500万吨。

这“三个第一”放在一起,就看出了问题。在国内产钢量与需求量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尚且还能容得下这么大的一个钢材进口空间,一方面说明我国钢材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格局是客观存在的;同时我国钢材供求格局中存在明显的结构性问题,即有些品种过剩,有些品种紧缺。

这个结构性问题由来已久,但近年来这一问题进一步突显出来,原因是:我国经济结构在加快调整,结构升级步伐在加快;全球制造业产能不断向中国转移,家电、汽车等产业的规模在迅速扩大,这就使我国钢材需求结构的升级提速了,钢材市场需求细分程度在加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仅我国汽车用板的需求增量就大约在50万吨左右。这些就是我国钢材市场在总体供大于求的格局下结构性的需求空间。

在此次“钢价波动”中,家电、机电、造船、汽车等领域的供求矛盾最为突出。据上海市电机行业协会的估算,在冷轧电工钢价格处于顶点时,上海30家主要电机企业就因电工钢涨价一项而扩大成本支出近7000万元。

现在的问题是,总体的供大于求与局部的供不应求并存,在目前尚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下,很容易引发钢材的“普涨”现象,并导致市场投机行为。由此,我们考虑对策的时候,绝不能再搞“一刀切”。控制总量,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下发指标、撒胡椒面似地落实到所有大中型企业头上。在盘活存量的同时,下决心在钢材需求增长领域加大增量投资力度,有效地引导钢材市场价格走势出现分化,有高有低,不再出现“普涨”、“普跌”的市场格局。

市场是我国钢铁业调整的最终力量,现有积极因素应重视引导。

与以往多次投机性钢材涨价不同,此轮钢市回暖引动了素来与钢铁业保持一定距离的外资和民间资本向钢铁业的投资。

与以前主要靠钢材出口占有我国市场的做法有所不同,近来像新日铁、浦项等跨国钢铁企业正在下决心以投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新日铁与法国阿塞勒联手,正与宝钢股份公司谈判,谋求合资建立大规模的汽车板生产线。一些具备很强经营能力,包括已经上市实现了社会化的中高端民间资本,也选择了钢铁业作为新的投资方向。今年3月12日,上海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复星高科技集团公司与其上市公司复星实业及另一家复星旗下的公司联合投资16.5亿元,与江苏南钢集团签署合资经营合同,成立南京钢铁联合有限公司。复星三家占60%股权,南钢集团以其持有的占上市公司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70%以上的国有股作为出资投入。这意味着南钢股份的第一大股东由南钢集团转为由复星控股的南钢联合。

据宝钢股份公司总经理艾宝俊分析,外资和民间资本投资国内钢铁业将会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趋势,而非一般的短期现象。外资进入,不失为钢铁业购并重组、结构升级的一股外在有生力量。而民间资本目前的作用主要是在我国中低端钢铁业之中,通过市场购并手段逐步使部分国有资产从中退出,形成投资多元化格局,民间资本再逐步积累行业经验,向中高端领域发展。

但艾宝俊同时提醒说,从外资方面来说,其根本目的是主导中国市场,在合资合作中“没有防备是不行的”。从民间资本来说,主要问题是减少投资盲目性,避免过度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中国钢铁业出现新一轮投资热潮

新华网上海7月8日电(新华社记者 崇大海 李荣)近来国内的钢铁企业又掀起新一轮的投资热潮,除了重点大中型企业“十五”期间在建的项目外,许多中小型钢铁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都看好中国钢铁市场的前景,纷纷上马新的项目。

据记者在调查中的粗略统计,如果上述项目能按期投产,到2005年底,中国的粗钢产能将达到2.7亿吨左右,而到2010年时将超过3.3亿吨。

记者最近对国内产能最大的40家钢铁企业的发展规划进行了粗略的统计,发现这些公司2005年时生铁、粗钢及钢材的预计总产能将分别达到1.77亿吨、1.84亿吨及1.84亿吨,比2002年底分别提高42%、29%和34%。

调查发现,这些企业中往往是规模越小的产能扩张幅度越大。例如,2002年的“十大钢”今后3年的粗钢产能扩大幅度只有约24%,而排名11至20名的企业的扩大幅度是68%左右,排名21至30及31至40的企业的扩大幅度分别是43%和75%。

据悉,扩张的规模往往与企业的地理位置、财务状况等因素有关。例如首钢与宝钢就因为靠近繁华都市而限制了它们的发展。包钢与攀钢则因为地处内地,受原料供应及运输距离等因素的制约。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盈利能力较差,加上企业负担较重,也没有太大的动作。

同时,许多企业由于现有场地有限等原因,往往选择在异地另建新厂。例如首钢在关闭在北京的部分产能的同时,在河北迁安新建一座钢厂生产热轧板。鞍钢在福建新建轧钢厂。青钢、广钢和莱钢都计划新建产能大约500万吨的钢厂。这些新的钢厂往往建在沿海地或沿江地区,以充分利用运输上的便利。

最引人注目的是宝钢。据宝钢集团最新公布的战略规划,其2005年的阶段性目标是销售总收入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争取进入世界500强;至2010年销售总收入进一步增至1500亿元人民币,在世界钢铁业中竞争力进入前3名,成为有自主知识专权和强大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并直接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成为公众化公司。目前宝钢集团的年产钢接近2000万吨。宝钢董事长谢企华承认,同国际同行相比,目前宝钢尚属中等规模企业。如按其战略规划进行推算,其产钢规模将达到3000万至4000万吨。宝钢除了计划在上海和江浙一带新建项目外,还在考虑进行海外投资,目前正在同巴西淡水河谷铁矿公司(CVRD)商谈合资建钢厂,谢企华透露目前尚处可行性研究阶段。

金融危机 中国企业 海外并购热 原因分析

摘要:国际金融危机来临令世界经济不景气,但是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却意味着新的投资机会,因而出现了新一轮的海外并购热,本文介绍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并从四方面详细的分析了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热的原因。

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

(一)、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主要涉足两大方向:一是自然资源类;二是技术产权类?

(二)、所发生的并购对象一般针对的是发达国家的企业?

(三)、这些年中国加快了实施走出去战略步伐,鼓励并积极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中国企业到境外开展各种形式的互利经济合作,海外并购规模越来越大。

2006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为176.3亿美元,同比增长43.8%

2007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48.4亿美元,同比增长40.9%,截至2007年底,中国近70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在全球173个国家(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简称存量)1179.1亿美元,其中非金融类1011.9亿美元

2008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06.5亿美元,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达63.6%。2008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

2009年近两个月的时间,中国海外并购已有22起,涉及金额超过200亿美元。这一金额较去年同期上涨了2%,也是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如中国铝业收购力拓、中国五矿集团全资收购全球第二大锌矿开采商;而湖南华菱钢铁收购第三大铁矿业公司的股份,……新近又不断传出中国多家汽车公司有意竞购海外车厂的新闻。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依然在持续影响着全球经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热情却丝毫没有减退,甚至更加跃跃欲试,这里的原因值得分析。

二、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热的原因分析

(一)、中国企业已具备走出去的条件。

1、中国国力达到了走出去的阶段,同时政府的支持力度不断在加强,并把走出去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

2、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拥有一批具有一定技术经济实力、熟悉国际化经营管理、适应国际市场激烈竞争需要的企业。

3、一些企业已经走出国门,在国际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是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宝贵经验。

(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必要性

1、企业海外并购投资创业,能够促进资金双向流动,有利于扩内需、保增长。

海外并购可以通过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拉动国内大量建材、设备、机械等出口,用外需带动内需,带动国内商品和劳务输出,并可因此积累更多的资本反向投资于本国经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2、通过海外并购可以使中国境内企业参与国际合作,逐步熟悉国际市场,培养锻炼通晓国际投资的专业人才,学习国外先进的技能和管理经验,为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条件。

3、企业通过海外并购,把出口生产基地向壁垒少的相对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有利于绕过种种关税、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壁垒,增加产品的出口。改善对外经贸结构,更充分地利用资本输入国的比较优势。

4、有利于化解国内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发展瓶颈约束。

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已经越来越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这一困局,最直接的办法是海外并购,利用国际市场和世界资源,缓解国内环境和资源压力。

5、从国际收支的角度看,境内企业海外并购对于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也有积极作用。

(三)、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受自身的内在动力驱动。

1、占有市场。

扩展新地域市场,扩大市场规模。相对于缓慢的产品出口模式,海外并购见效快、影响大。而且,并购可以利用股权的杠杆效应,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比如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最主要的目的是占领市场。

2、获得能源和资源的战略考虑。

我国能源资源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大量进口而又缺少价格话语权,使得能源资源进口在价格上屡屡吃亏。改变这种状况,除了要增加能源资源自我供给能力外,就是要海外并购,参与能源资源开发与合作,并购是一个捷径。比如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成为中资企业发生跨国并购最多的国家,占我们中国整个海外并购30%以上。

3、获得核心技术。

我国企业缺乏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及关键的核心技术,因而缺乏可持续的国际核心竞争力,于是对具有丰富的研发能力和技术专利的外国企业的兼并就是许多想获得技术优势的中国企业所采取的首选方式。例如上海电气并购日本秋山印刷后,保留下其所有专利和大多数技术人员,使我相关印刷技术跨越15年踏入国际先进行列?

4、获得品牌

中国企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长期处于世界生产价值链的低端位置,没有自己的品牌,主要从事“贴牌生产”。改变这种落后状况的捷径之一是通过并购国际知名跨国公司,获得品牌和技术资源。

(四)、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最佳时机

1、金融危机使海外企业的收购价格估值较低。

从一个长期的时间段上来看企业并购价格,现在是一个比较好的时间点,因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公司的市盈率大幅下降,目前的价格是比较低的。另外目前收购资本成本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资本市场的银根普遍偏紧,但中国的银行资本金充足率比较好,外汇很多,汇率比较坚挺,所以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本成本比较低。

2、金融危机使企业重组加快。

每一次危机到来的时候,都是生产要素加速流动,企业重组加快的时候。因为要通过要素的流动,企业的重组,来调整经济结构,使得原来不平衡的经济关系能够达到新的平衡。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中,中国是不多的仍可为企业的海外收购提供银行资金的国家,这样自然就给中国企业造成去海外收购的优势和冲动。

3、收购方与被收购方双向的需求。

一些以资源性产品出口为经济主体的国家,长期靠石油、矿产资源收入支撑国家经济。但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全球资源能源价格下降,这些国家的财政难以为继,因此迫切需要资金输血。在这些国家无法再向衰落中的欧美银行寻找金融支撑时,中国可以以购买能源产品的方式,牵引他们脱离困局。

而中国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主要的资源需求大国。面对金融海啸,对于能源公司收购海外实业能源资产来说确实是一个好时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既承担了做为大国的责任,又能获得稀缺资源。

不过在金融动荡进一步深化的大环境背景下,我们更要清醒的看到,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还刚刚起步,规模还相对较小,差距还很明显。客观上,我国很多企业目前自身的日子也很难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们海外并购的难度。但与国外企业相比,我们企业的困难少的多,优势也明显得多。

因此,只有立足自身,放眼全球,坚定地海外并购进行互化,大胆开展跨国经营,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形成特色、确立优势,通过海外并购,迅速缩小我们与世界领先企业的距离,大幅度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水平,成“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越,最终实现双向融合、共生共赢。

全球金融危机;外贸出口;影响;对策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已经成为了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突出表现为各国资产缩水,投资萎缩,消费减滞,贸易下滑,经济减速。作为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和世界第二大贸易大国的中国,其经济对

外贸的依存度达到60%,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全球危机的影响。危机发生以来,我国的出口逐步下降,贸易顺差大幅度下滑。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外贸出口的影响

全球金融环境突变,中国经济亦不可能独善其身,最近闭幕的广交会上,交易额比上届下降了17.4%,尽管此次广交会的规模和参展商均有大规模扩容,但从目前来看,仍难挽回全球经济萧条给中国出口带来的“颓气”。

(一)出口增速持续放缓、可能呈现负增长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消费者消费意愿不断下降,由此也导致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订单减少;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与美国的经济发展正相关程度很高,美国经济的放缓也导致了德国和日本经济的放缓。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和日本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数量也相继减少。如果欧美市场不好,经济减速,它的进口速度就会放缓,中国的外贸出口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最近三年中国出口增长速度每年是逐步回落的,从200528.4%到今年前八个月的22.4%,但仍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进口增长速度从2005年17.6%到今年

前八个月30%的增长,出口增长速度放缓,进口增长加大的结果就是外贸顺差大幅度急剧扩大势头受到抑制。

(二)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波及多个行业

受累于美国金融风暴影响,中国纺织、房产、玩具、钢铁行业提早步入寒冬,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1.玩具业:出口难度企业步履维艰

一份被公开的中国海关报告指出,玩具属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今年以来,国内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加速升值、融资困难、出口退税率下调,加上国外检测费用增加,都是导致中国玩具企业面临厄运的主要原因。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团旗下两工厂倒闭,6500名员工面临失业!这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实体企业倒闭规模最大的案例。

2.纺织业:金融危机使我国纺织出口面临萎缩实际已呈负增长美国金融危机扩散对我国纺织业主要有两方面影响,一是美国占全球市场的比重萎缩,二是造成全球市场的萎缩。今年上半年中国纺织业出口面对的最大问题,是美元持续贬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纺织业成本上涨,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甚至亏本。到了今年下半年,国外市场需求不足促成了中国纺织业的苦难重重。

3.汽车业:汽车出口遇挫零部件生产商或遭灭顶之灾全球的经济衰退已经蔓延到钢铁行业,钢材销售量急剧下滑、钢价持续下跌、钢厂减产、铁矿石库存不断增加等迹象表明,由于需求下降以及高成本的双重压力,许多钢厂面临着紧迫的生存问题。受这一次国内钢铁行业大范围限产、降价的影响,国内许多盈利能力较差的钢企将逐渐被淘汰出局,钢铁行业高速增长的态势已经结束,行业拐点开始显现,中国钢铁行业也面临着新一轮兼并重组的局面。

4.房产业:美国金融危机波及中国楼市,投行抛售在华物业在2008年3、4月的时候,海外投行欲借内地楼市低迷之际四处寻觅优质项目,买入意愿十分强烈。近日,几大海外投资机构在楼市急于“出货”的消息引人注目。自雷曼兄弟宣布

申请破产保护后,在外资投资中国的主战场———房地产市场上,接连传出各大海外投资机构计划出售在华物业的消息

二、我国外贸出口的应对策略

在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消费、投资)中,出口对GDP的贡献率超过了30%,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因此我们必须从方方面面制定相应的策略来遏制金融危机可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增速下滑并恢复企业乃至全体民众的信心。

(一)宏观政策应对策略

应对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事实上中央政府已经采取措施,近期已经多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利率。同时,面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定单减少导致的中小企业经营的困难,一方面推进企业的重组和企业的技术进步,另一方面在金融上也对这些中小企业给予了新的信贷支持政策。首先,利用货币政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提振市场信心,

保持社会总需求持续增长,用强劲内需来弥补外需下滑。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从2008年12月5日起,下调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

分点。这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大调整,既是为了刺激内需,保障我国经济增长,稳定就业,同时又是积极参与全球央行联手救市行动的行为。其次,依靠财政政策,实施减税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公共支出,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市场需求。要进一步着眼于扩大内需的目标,进一步改革优化税收制度,通过财政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当前要推进增值税转型,扩大中小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减轻企业税负;对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要采取加速折旧、放宽费用列支标准、设备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等多种税收优惠形式;对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对其新产品的开发、员工培训等活动提供无偿资金资助;在居民消费方面,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放宽税前扣除范围,降低边际税率,刺激消费需求。第三,抓住农村新一轮改革契机,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财富,推动农村消费市场升级。相比城镇市场,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中国

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至少可支持经济30年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促进农民消费的根本在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

(二)行业应对策略

首先中国贸促会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建立国际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为出口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要办好国内外各种出口展销会和洽谈会,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拓宽渠道。其次,各专业行会应该利用自身的专业特点,积极了解全

球业界动态,为企业的技术升级,产品更新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利用与国外专业行会的联系,获得国外更多的需求信息,为国内企业抢占国际市场提供帮助。第三,金融保险业积极协助国内出口商,采取多种措施规避信用和汇率风险。为减少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金融产生的负面影响,国家有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比如人民银行与其它国家央行互换诚信信息;放缓人民币升值步伐,给出口企业以喘息之机;培育企业使用多种规避收汇风险工具如国际保理、出口信用保险等工具。

(三)外贸出口企业应对措施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面对全球经济危机,只用企业度过难关,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1.外贸企业应该抓住机遇,积极整合上下游资源。对贸易企业而言,整合上游资源即是对重要外贸生产厂进行入股、参股,更多的参与到外贸产品的生产经营中,这样既可以保证出口产品的市场供应,争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又可以将国际市场的最新产品信息和动态及时反馈给生产企业,做到产品适销对路,实现双赢;对生产型企业而言,整合上游资源即是对主要原料供应厂进行入股、参股,延长企业的生产链条,增强企业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整合下游资源,对出口企业而言,都是指加强对物流环节和市场销售环节的整合,特别是对市场销售环节的整合,整合市场销售环节一定程度上就是实行“走出去”战略,与国外的批发商、代理商合作,甚至是直接在国外设立办事处,积极开展市场拓展活动。通过外贸企业整合,增强各外贸出口主体实力,优化外贸出口主体结构,扩大外贸出口规模,实现规模效益。

2.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努力建立适应外贸出口发展需要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和商标品牌,不断提高产业和产品国际竞争力,为外贸出口培植后劲;充分利用国家增值税改革这一优惠政策,加快重大设备的

更新换代,同时利用好国家出口退税提高这一政策,加大力度研发那些国家鼓励的重点产品。

3.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有重点地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拓宽外贸出口渠道。

首先,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利用国家“走出去战略,到越南、非洲、美洲设厂,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的环保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运输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规避贸易壁垒,进一步争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拓展出口渠道;

其次,外贸企业通过网络营销拓展新兴市场。考虑到近年来巴西、印度、越南、印尼、南非等经济体的发展速度之快,我国出口完全可以在美国之外开辟出新的增长点。如果应对得当,中国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完全可以打开新的上升通道。同

时,国外买家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势必会减少商务旅行和参加展会的数量,进而更依赖中国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采购,这对中小企业来说提供了一次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的契机。再次,外贸企业可利用原产地优惠突围生存。近年来,我

国积极开展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工作,并陆续与一些国家达成了一系列的贸易协定:亚太贸易协定产地证、中国-东盟自贸区产地证、中国-巴基斯坦优惠原产地证书和中国-智利优惠原产地证。由于区域性贸易协定的关税优惠是对等互惠的,受到的技术性壁垒也非常少,这将使区域性优惠政策逐渐代替普惠制优惠,成为我国出口产品的主要优惠政策。作为进出口企业来说,利用好产品原产地证,在进出口业务中争取关税优

惠待遇,也可使产品价格竞争力得到增强。

最后,外贸企业应该内外兼顾,多考虑拓展国内市场。

总之,通过促进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际营销能力、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衔接与互补,推动出口企业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竞争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我国外贸出口企业

一定能够度过难关、茁壮成长!

1,历年钢铁出口量分析

2,国内相关钢铁出口企业分析与国际钢铁企业对比

3,经济危机的影响

4,经济危机对全球钢企的影响

5,国内钢企如何面对经济危机

由于世界经济危机,阻碍了中国钢铁企业的海外扩张进程

结合扩大外需,以及中国低成本优势展开吧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 石河子天盛纺织厂
    石河子天盛纺织厂
    11-30
    没有上市。石河子一共就三家上市公司,分别是新疆天业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天富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天宏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这三家公司都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 新疆纺
  • 石河子属于新疆的北疆还是南疆
    石河子属于新疆的北疆还是南疆
    11-30
    旅游小贴士 1、石河子位处 北疆 中段,东南高西北低,山地、沙漠、平原为石河子的主要地貌形态,全年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属于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2、石河子的夏季是
  • 新疆纺织企业有什么特点
    新疆纺织企业有什么特点
    11-30
    新疆纺织企业情况 通过对新疆部分棉纺织企业的调研,对本地区纺织企业主要生产设备、关键工序所使用的设备及其生产效率、单产情况、质量水平等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