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纺织专业就业前景及待遇?
非常不错的。
就业前景主要是在纺织类企业从事纺织品设计、纺织品生产、纺织工艺设计、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技术改造、贸易专员、纺织跟单工作。纺织工程专业包括纺织贸易和纺织服装两个方向,薪酬也是可观的。
毕业生有广阔的发展前途,可在纺织企业、科研机构从事纺织品设计开发、纺织工艺设计、纺织生产质量控制、生产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工作,也能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科研
纺织专业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前景比较暗淡。但是纺织工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行业发展要强调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也就是说,在今后纺织工业发展过程中要把精力和有限的资本投向科技和品牌,即通过调整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和资源结构来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而这些转变需要具有高技术和专业技能较高的人才。
二、现代纺织行业发展如何?
近几年国内纺织工业增加值逐年增长,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化纤产量、纺织服装出口量均居全球首位。在“十四五”发展期间,“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仍然是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纺织行业主要上市企业:目前国内纺织行业主要上市企业有安诺其(300067.SZ)、南纺股份(600250.SH)、华懋科技(603306.SH)、健盛集团(603558.SH)、罗莱生活(002293.SZ)、卓郎智能(600545.SH)等
本文核心数据:纺织工业产品产量、出口量、产业结构
纺织行业发展持续向好
从纺织工业增加值来看,2016-2020年全国纺织工业增加值持续处于增长区间,但增速逐年下降。到2021年1-5月份全国累计纺织工业增加值呈现恢复性大幅增长10.8%。
从国内纺织工业在全球市场地位来看,2020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达5800万吨,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化纤产量占世界的比重70%以上;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2990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稳居世界第一。
产业纤维消耗量占比增长
“十三五”期间,全国服装、家纺及产业用三大终端产品纤维消耗量比重由2015年的46.4:28.1:25.5调整为2020年的40:27:33,其中产业消耗占比提升了7.5个百分点,服装、家纺终端消耗占比均有所下降。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产业用行业纤维加工量达1910万吨,较2015年增长40%以上,有效满足多元化、多层级、多领域市场需求。整体反映出我国纺织工业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行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强
“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全产业链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企业研发投入、国产设备制造等领域均取得较大进展,在纤维材料、绿色制造、纺织机械等领域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被相继突破。
行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用能结构持续优化,二次能源占比达到72.5%,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25.5%,行业废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累计下降幅度均超过10%。反映出全国纺织行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十四五”发展主要指标
2021年6月下旬,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提出按照“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发展方向,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建成若干世界级先进纺织产业集群,形成一批知名跨国企业集团和有国际影响力的纺织服装品牌。“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仍然是“十四五”期间纺织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注:()号内为5年累计值。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融象数科认为,现代纺织行业接下来将会呈现如下趋势:一是科技创新成效显著。中国纺织行业科技创新已经从“跟跑”进入“跟跑、并跑、领跑”并存阶段。从设计到材料、从工艺到装备,全产业链闭环的创新生态使得行业成为当前创新最为活跃的工业部门之一。在纤维材料、绿色制造、纺织机械等领域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将被突破并应用。二是应用创新活跃。产品开发向着功能性、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加速发展。纺织产品在医疗卫生、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土木建筑、轨道交通、环境保护、体育休闲等领域的应用不断延伸。时尚设计创新能力提升明显,原创潮流品牌在质量、创意、文化方面逐渐成熟,时尚话语权在稳步提升。三是模式创新日渐成熟。纺织行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催生了一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纺织服装行业是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模式创新最活跃的产业。四是创新体系持续完善。“纺织行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61家,4家分中心。目前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7家,纺织行业占2家,即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和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
三、知道产业用纺织品是干嘛的吗?非织造呢?
什么是产业用纺织品?
产业用纺织品指,非织造布(Nonwovens) 又称为无纺布或不织布。非织制布是在不用纱线或少用纱线(纤维超过50%)的情况下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工艺,如化学粘合、针刺、水刺、热轧、缝编、印花、热风透吹粘合等制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非织造布生产技术是综合了纺织、化学、造纸、塑料、化纤、染整等工业技术,充分利用了现代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理论知识的全新工程领域。它在原料及生产工艺上和需要纱线通过机织或针织方法制成机织布及针织布的制法不同,还可根据不同用途而赋于许多传统布品所没有的独特性质。因此,非织造布产品的开发和应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或不织布)是纺织业中年轻而大有发展前途的一个新兴领域。它具有工艺流程短、产量高、原料来源广泛、产品性能可按需要设计和用途广泛等优点。非织造布利用了现代物理学,化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实现了由纤维直接成布的重大突破。一个国家非织造布生产技术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该国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反映了该国纺织工业与化纤工业的发展水平。世界范围非织造布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成为现代纺织工业中令人瞩目的一个新的行业。非织造布的产量已占世界纺织品总量的8%以上,未来非织布所占比例还将继续上升。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传统纺织工业正在走下坡路,而非织造布工业却持续地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6%-8%。
非织造布之所以在当前能迅速地发展,是因为它具有如下的生产特点:
1、生产工艺流程短。大多数的非织造布能在一条连续的生产线上制得,周期短,生产成本低。
2、产量高。非织造布的产量是传统纺织工艺无法比拟的。如:自动织布机为5平方米/小时,针织大园机为20平方米/小时,而非织造布的缝编法为38平方米/小时。针刺法为125平方米/小时,粘合法为480平方米/小时,纺粘法为200-2000平方米/小时,湿法为2300-10000平方米/小时。
3、原料的选用范围广。在传统的纺织生产中,尚无任何纺织加工手段对纤维原料的适应性可与非织造布相比,许多难以用传统纺织手段加工的原料如椰壳纤维、玻璃纤维、石棉纤维、陶瓷纤维、碳纤维、不锈钢纤维、耐高温的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等已被用于非织造布生产,成为现代化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特殊工业用布。
4、生产工艺变化多、产品用途广泛,通过纤维原料、成网方式、纤维加固方式、后整理方法的适当选择与组合,可以得到变化无穷的非织造布产品。国际上已将非织造布与深加工产品列入二十世纪末改变人类生活节奏的新产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非织造产品已深入到当代文明社会几乎每一个领域,无论是外观酷似真皮的人造鹿皮,还是航天飞机的防热外壳,都是当今非织造布工业代表高科技的产品;用非织造布制成的茶叶袋、餐巾、台布、医用卫生材料、贴墙布、地毯、服装衬里、汽车装饰材料等,是人们几乎天天接触或使用的产品,也是非织造布工业美化生活,提高生活品质的一大贡献;非织造布环保过滤材料、绝缘材料、农用丰收布、土工布等成为工农业部门不可缺少的新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