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棉纺织的范围日益扩大;棉纺织业成为主要的纺织部门。
原因:人们生活的需要;政府政策的推动;棉花种植范围的扩大。
棉花自宋代传入中国后,因其满足人们衣被之需的重要作用而为历代统治者所督导推广,到明代棉作已遍及全国各省区;到了清代中叶,人口急剧增长的巨大压力一方面推动棉花种植继续向更广大区域分散,另一方面又进一步推动各种农作物首先是粮食和棉花向着各自适宜的地区集中。
扩展资料:
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经济中能够直接应用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工场微不足道,棉纺织业的工业化,还缺乏可资利用的现存的手工业基础。民族机器棉纺织业的纱锭数,截至1895年底止,“共为197396枚,工作纱锭162396枚,布机累积数4008台,工作布机3550台”。
1895年后,机器棉纺织业成为华商投资设厂热潮的重点。据统计,“至民国2年(1913),中国全国华洋各厂共有纱锭982812枚,其中华商651676枚,日商233448枚。全国布机9389台,其中华商4633台,日商3546台,英商1210台”。
1,经营方式:手工业经营方式主要有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和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2,A,明清冶炼技术大为提升,从南宋末期开始利用焦炭冶铁的方式,从明朝流行开来;B,明代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C,明清时期,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苏杭是做著名的丝织业中心;D,陶瓷业上,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清代创造了粉彩和珐琅彩。3,总体来说,明清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小农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这是束缚了资本主义萌发的发展,导致手工业无法大工厂化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