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D指的是这种涤纶短纤的粗细,就是9000米这种纤维的重量是1.5克。
38mm指的是这种纤维的长度是38毫米,是一种棉型短纤维。
这个规格是很常规的纤维
秦朝时候没有种植棉花,他们穿的衣服那么厚是用什么做的?
在秦朝的时候并没有种植棉花,他们穿的衣服并不是厚,只是多穿了几件。
棉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产量大、生产成本低,使棉制品价格比较低廉。棉纤维能制成多种规格的织物,从轻盈透明的巴里纱到厚实的帆布和厚平绒,适于制作各类衣服、家具布和工业用布。棉织物坚牢耐磨,能够洗涤和在高温下熨烫,棉布由于吸湿和脱湿快速而使穿着舒服。如果要求保暖好,可通过拉绒整理使织物表面起绒。 但是棉花的运用最早是元明时期,那么元明时期之前的人是靠什么取暖的呢?
靠蚕丝和“麻”取暖
在秦朝,有钱的人会穿蚕丝保暖。那么没钱的人呢,就会利用种植一些带有纤维的植物,作为一个主要的保暖。麻纤维有其他纤维难以比拟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吸湿散湿与透气的功能,传热导热快、凉爽挺括、出汗不贴身、质地轻、强力大、防虫防霉、静电少、织物不易污染、色调柔和大方、粗犷、适宜人体皮肤的排泄和分泌等特点。秦朝时期的人就是看中麻保暖的这一特性,将麻制作成衣物用于保暖,但是依靠麻的保暖效果不是特别的好,在冬天的时候很多人会因为穿不暖而死亡。
麻是从各种麻类植物取得的纤维,包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皮层的韧皮纤维和单子叶植物的叶纤维。韧皮纤维作物主要有苎麻、黄麻、青麻、大麻、亚麻、罗布麻和槿麻等。其中麻、亚麻、罗布麻等胞壁不木质化,纤维的粗细长短同棉相近,可作纺织原料,织成各种凉爽的细麻布、夏布,也可与棉、毛、丝或化纤混纺;黄麻、槿麻等韧皮纤维胞壁木质化,纤维短,只适宜纺制绳索和包装用麻袋等。
没有棉花当然只能用丝麻了,古代中国最让欧畜们嫉妒的就是有丝绸,而他们只能穿麻布衣服。棉花没有规模种植的时候被子只能用丝麻布头作为填充了,当然当时的被子肯定长得跟现在不一样,防寒效果也不会那么好。不排除隋唐时南方小规模种植棉花的可能,萧后凤冠中棉花填充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晚唐韩谔《四时纂要》已有较成熟的棉花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