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一、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教高【2000】2号、《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6】14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等文件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的高职教育办学方针,以培养具有服装企业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共同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并改革课程内容,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条件,依托校内实训基地,以企业服装种类的不同典型产品为载体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主要采用“教、学、做”一体化为特征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解决了“培养什么人、谁来培养、怎么培养”的问题,凸显以生产性实训为主要特征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为半岛制造业培养急需的服装设计类高技能人才。 4 二、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为了能够准确定位我院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本专业通过问卷调查、走访调研、查阅权威部门数据和资料、网上调查等调研形式,取得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对本专业发展的产业和区域行业背景做了以下分析: (一)服装行业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服装产业一直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服装产业企业数量年均增长11%,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6%,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6%。在国际经济逐步调整、国内扩大内需效应显现、人民群众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服装产业作为终端消费产业,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根据“中国纺织服装制造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中期预测报告(2008-2012年度)”可见, 近几年,我国纺织服装制造行业发展迅速,产品产出持续扩张,国内企业新增投资项目逐渐增多。投资者对纺织服装行业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这使得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研究需求增大。在服装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的发展过程中,社会需要大量的服装设计人员和生产一线的工艺技术人员。(二)服装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我国服装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职工队伍的技术状况比其他行业相对较低。高级工仅占员工总数的4%,中级工占36%,初级工占60%(《中国培训》NO.2,2002)。技术人才的比例就更少,据中国服装教育学会的统计,我国服装企业的 5 技术人才只有1%,而发达国家的技术工人(高、中、初)的技术等级结构分别为35%,50%,15%(《中国纺织教育学会第四届会员大会专辑》)。由此可见,我国的服装行业要赶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在人才结构的优化程度上还需要做出艰辛的努力。可以预计,未来5年,服装企业急需一批服装产品设计人员、服装工艺师、服装板型师、一线销售人员以及技术和生产管理人员等高技能专门人才。除威海地区企业需求外,青岛、烟台等周边地区制造业的发展也为本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三)服装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本专业教学团队采取走出去(社会调研)、请进来(邀请有关人士召开专题座谈会)、参加人才供需见面会等形式,与行业、企业及政府部门相关人员共同研讨,在社会需求调研基础上,深入企业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归纳,确定面向本专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对拥有自主品牌的大型服装企业和以来料加工为主的中、小型服装企业的中高级技术人员岗位技能需求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服装类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服装产品设计、服装样板制作、服装工艺设计三大岗位群。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产品设计岗位、样板制作岗位、工艺设计岗位是相对独立的;对于中、小型企业这三个岗位则是贯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