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里的白色物质就是硝化棉(硝化纤维),它是在1832年用浓硝酸处理后得到的,到了1886年它就被当做原料用在了无烟火药的制造上火药作为战争的巨大消耗品,它的原材料棉花当然被列为战略物资。
现代子弹最开始是采用单基发射药,也就是硝化棉或者硝化甘油,但硝化棉发射药产生气体不猛烈导致子弹射程近,而硝化甘油又太猛了搞不好会出现炸壳的危险,更不好的问题是单基发射药子弹发射之后烟雾很大,不但阻碍射手的视线和身体健康,还容易表露自己招致敌方的反击,所以在1880年代末期采用了硝化棉和硝化甘油混合的双基配方发射药,这样即保持了发射药的适当推力,又能减少烟尘。
棉花除了制造火药之外,最直接的就是纺成棉织物,作为冬装穿着,在没有化纤棉的年代如果没有棉花人不用说打仗,在零下二三十度露天地里待10几分钟就冻僵了…有人说不是不是有皮草或者鸭绒吗?这俩确实可以保暖,但数量太少了,就是有也是给上层人士穿的,老百姓和一般士兵哪能穿的上?所以说棉花直到现在也是一等战备物资。
甜味儿的食物任何人种都爱吃,因为它可以增加兴奋感,使得心情愉悦。
糖是人体主要营养摄取成分之一,另外两种是蛋白质和脂肪,糖的被人体吸收被氧化后转换成热量(能量),人体70%的能量是转化糖得来的(胰腺分泌胰岛素),如果人得了糖尿病不吸收糖,那他肯定会浑身没劲儿!也正是人体能量的来源,所以糖同样被列为一等战略物资,所有国家每一年都要进行大量储备。
与棉花和糖这样的天然物质不同,玻璃是通过冶炼石英得来的,人类至从有了玻璃之后生活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玻璃装在窗户上既保暖又透光,再也不会室内黑黢黢,害怕雨雪打湿窗纸。
另外光学玻璃可是地地道道的战略物资甚至是被管制的战略物资,因为光学玻璃是提高武器射击精度的必备物品,从望远镜→到侦察装备的镜头都要用到它,没有光学玻璃人的肉眼最多看清楚500米外人体大小的目标,使用肉眼去打仗也就倒退到冷兵器时代了。
总之,我们平时看的不起眼不珍贵的棉花、糖、玻璃是因为我们国家有大规模种植、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的储备,我们并不缺这些东西,而就在70多年前这些东西我国根本性的满足不了全民的需求或者说根本制造不了,70多年前谁家要是有玻璃窗肯定是地主老财!一件棉袄真的是穿了祖孙三代人…所以,我们今天大量的吃着巧克力,各种糖果、穿着各种保暖服装,住在采光良好有保暖楼房、“别野”内就要感谢这个时代!
日本人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在预计掳取的战略物资中,就有每年60000吨糖浆的计划,注意啊不是白糖,“白糖”那是我们对成品糖的通俗称谓,虽然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产品,但是称为“战略物资”有点勉强了,喝咖啡不是战争必须。而糖浆不仅是各种成品糖的原料,更重要的是能够提练乙醇,乙醇是啥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酒精”,这才是真正的军需物资。
(八路军的棉军衣)
啥叫战略物资呢?那就是在战争时期,直接或者间接用于军事工业当中的各种物资,以及维持军民生存必须的物资,比如粮食和布匹就是后者,人总得吃总得穿。而从糖浆中提炼出来的乙醇,当然不是全用来给鬼子兵酿酒喝的,最重要的用途是“汽油添加剂”,比如我们今天开车使用的汽油,就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
调入乙醇的汽油被称为“E型汽油”,这种混和方式可以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涉及化工专业的许多知识就略过了,总之乙醇是军用油料的重要添加剂,并且在石油紧缺时,车辆甚至可以直接用乙醇当燃料,尽管它的效能和安全性不如汽油,但总比汽车趴窝强吧?抗战时期的西南大后方,就因为油料缺乏经常看见民用汽车烧乙醇的,所以乙醇重要,当然糖浆也就重要。
(炸药包)
至于棉花嘛,一方面它是生存必须品,抗日军民在寒冷的冬季作战,总不能只穿单衣吧?那年头又没条件给官兵们一人一件皮草,所以棉军装和棉大衣是最常见的御寒装备,我们小时候还没有羽绒服,整件军大衣都老牛叉了,所以棉花不可或缺。而另外一方面,棉花还是制造炸药的重要原料,战争期间炸药当然是少不了的东西。
棉花为什么能制造炸药呢?因为按照化学成分来说,棉花几乎是纯净的纤维素,所以特别容易燃烧,棉花燃烧时并不发生爆炸,但是如果棉花(或棉籽绒)跟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作用后,就称为炸药,俗名叫做“火棉”。火棉发生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并且生成大量的气体,氮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蒸汽等等,这是啥结果?爆炸呗。
(军官可以不穿棉)
根据数据测定,火棉在爆炸时体积竟会突然增大47万倍!而 火棉的燃烧速度也是令人吃惊的,它可以在几万分之一秒内完全燃烧,所以在二战时期,液氧炸药与火棉可算是便宜的炸药了,那么它的原料棉花当然也就是双重身份的战略物资了。受技术条件和原料的限制,国民政府的兵工厂很难生产出大量稳定性和威力更强的“TNT”黄色炸药,因此火棉炸药占比很大。
玻璃的话题更复杂,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因为这东西的分类很多,但是注意一点,作为战略物资的玻璃肯定不是盖房子用的那种,而是“特种玻璃”。举几个常见的例子,军用望远镜、炮队镜要不要玻璃?汽车、军舰的生产要不要玻璃?鬼子们总不能给“大和号”的舱室都装上窗户纸吧?它虽然是一种古老的建筑材料,但随着科技水平和应用技术的提高,已经是现代战争离不开的物资。
(风镜也需要玻璃嘛)
所以真正应用于战争的是“特种玻璃”,而不是把玻璃片子直接使用,比如望远镜、显微镜里面使用的叫光学玻璃,当然就是特种玻璃的一种。而普通玻璃自然是生产特种玻璃的原料,自然也就要归于战略物资了,别看现在房地产行业大兴,玻璃遍地都是,在二战时期哪有这么大的玻璃产能?农村盖房子能用上玻璃窗的,非富即贵也。
其实日常生活中,许多我们常见的东西,在战争时期都是重要的军工原料,因为军事装备、军用物资所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比如工业用盐、橡胶、各种金属等等,抗战时期我国特产的桐油,以及产量较高的猪鬃毛,都成为了被“管控”的战略物资,为打击日本鬼子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因为不仅需要自用它们,国际市场也大量需要,可以换钱呐!
(士兵的棉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