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埃及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大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严重缺水,而水又是发展农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埃及的水资源主要集中在尼罗河下游谷地和三角洲地区,所有埃及长绒棉产地集中在尼罗河下游谷地和三角洲地区。
尼罗河两岸的平原是怎么形成的河源内发展农业生产有何有实现
尼罗河两岸的平原是河流堆积作用形成的,历史上尼罗河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泥沙堆积,形成尼罗河两岸的冲积平原,并且形成肥沃的土壤,在尼罗河两岸的冲积平原上,利用尼罗河的河水灌溉,再加上充足的热量和光照条件,发展了农业生产
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影响?
白尼罗河径流比较稳定,青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大。青尼罗河洪水期间,尼罗河水量剧增,历史上每年定期泛滥,给两岸提供灌溉水源和肥沃淤泥,使下游河谷和三角洲成为沙漠中的“绿色走廊”,非洲重要的棉、粮产地。近代在尼罗河上修建了一系列水坝,保证了常年灌溉的需要。
尼罗河发源地?
尼罗河(Nile)是世界第一长河,源于非洲东北部布隆迪高原,流经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扎伊尔、苏丹、埃塞俄比亚和埃及等9个国家,全长6600多公里。最终注入地中海,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流之一。
“尼罗河”一词最早出现于2000多年前。关于它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来源于拉丁语“尼罗”(nil)意思是“不可能”。因为尼罗河中下游地区很早以前就有人居住,但是由于瀑布的阻隔,使得中下游地区的人们认为要了解河源是不可能的,故名尼罗河。二是认为“尼罗河”一词是由古埃及法老(国王)尼罗斯(nilus)的名字演化来的。
尼罗河是由卡盖拉河、白尼罗河、青尼罗河三条河流汇流而成。尼罗河下游谷地河三角洲则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古埃及诞生在此。至今,埃及仍有96%的人口和绝大部分工农业生产集中在这里。因此,尼罗河被视为埃及的生命线。
几千年来,尼罗河每年6~10月定期泛滥。8月份河水上涨最高时,淹没了河岸两旁的大片田野,之后人们纷纷迁往高处暂住。十月以后,洪水消退,带来了尼罗河丰沛的土壤。在这些肥沃的土壤上,人们栽培了棉花小麦水稻椰枣等农作物。在干旱的沙漠地区上形成了一条“绿色走廊。”而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埃及就在这里创造出辉煌的埃及文化。现今,埃及90%以上的人口均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埃及人称尼罗河是他们的生命之母。
尼罗河纵贯非洲大陆东北部,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丹、埃及,跨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最后注入地中海。流域面积约335万平方公里,占非洲大陆面积的九分之一,全长6650公里,年平均流量每秒3100立方米,为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阿拉伯语意为“大河”。“尼罗,尼罗,长比天河”,是苏丹人民赞美尼罗河的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