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表现:美苏的衰落;日本经济的崛起;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国的崛起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等.
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认识:
(1)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
(2)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
(3)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中国三大产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啊?
入世一年来中国三大产业变化有多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专题报告分析,“入世”对我国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正 向效应十分明显,但三大产业的变化走势各不相同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近一年的时间里,“入世”的正向效应逐渐显现,由“入世 ”而导致的出口快速增长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强劲动力。国民经济运行已经由政 策主导增长阶段转入到政策与市场活力共同推动增长的新阶段。 今年以来三大产业的增长走势与“入世”的正负影响密切联系。从经济增长的结 构上,可以看出“入世”对我国GDP增长的促进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今年前三季度 ,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增长了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以制造 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增长了10%,提高0.7个百分点;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 长了6.6%,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增长最快的第二 产业正是“入世”最大的收益部门;农业积极应对“入世”,同时由于世界粮食减产 、进口压力减小而变被动为主动;而服务业发展则因外资进入相对迟缓以及电信、软 件、网络等新兴服务业的疲软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为此,关注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的 运行状况和走势,需要密切监测分析“入世”后三大产业的发展变化。 第一产业:积极应对变被动为主动明年预期冲击较为明显 (一)我国承诺的农产品进口配额未对已经供过于求的农产品市场造成较大冲击 。 根据有关统计,2002年中国小麦关税配额管理的准入量为846.8万吨, 但1—8月份只进口49.8万吨,预计全年最多可能进口100万吨,而1—8月 份出口已达53.7万吨,预计全年出口规模在60万—100万吨;玉米进口量为 7000吨,仅为年关税配额管理准入量的3.4%,而预计全年出口可达950万 吨;进口大米14.7万吨,预计全年将实现关税配额管理准入量的7.5%—15 %,而预计全年则可出口200万吨;未列入关税配额管理的大豆,全年进口量最多 为1100万吨,比2001年减少290多万吨。 (二)“入世”第一年,我国农业没有受到市场开放明显冲击,主要在于两方面 原因。 一是世界粮食减产,需求缺口较大,国际市场粮食因没有价格优势而难以进入中 国市场。今年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的粮食因灾减产,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全面上涨。据 联合国粮农组织与美国农业部预测,2002年世界粮食总产为20.03亿吨,比 上年减少2.5%,其中小麦、稻谷已是连续5年减产。而中国粮食略有增产,特别 是优质小麦增产较多,预计今年粮食总产量将达到40200万吨,比上年增长1. 4%,市场供给量有所增加,国内粮价继续低位运行,对国际粮食市场保持了价格竞 争优势。 二是中国在世贸规则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了适当的调控措施。2002年中国对 进口转基因农产品(大豆、玉米和菜籽)采取了宽严适度的“安全评价”、“进口安 全”和“标识制度”的有效管理,同时加强对进口粮食和饲料的检验、检疫管理,从 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进口的增长。 (三)2003年预计我国粮食进口量增幅较大,“入世” 对农业的冲击将会显现。 有关管理部门和经济学界专家普遍认为,2002年中国粮食外贸形势好于预期 只是一个特例,是国内国际的一些特殊情况造成的。目前国际粮价的上升已对粮食生 产产生刺激作用,如果2003年灾情减轻,国际粮价可能会有一定幅度的回落,进 而影响我国粮食进出口形势。此外,美国新农业法2002年5月公布以后,大量增 加了对粮食等农产品的补贴,其政策效应将在2003年及以后年份充分显现出来, 美国粮食的产量、出口量将会快速增长,应对此密切关注。
第二产业:市场化与开放程度提高正向效应大大超出预期 (一)“入世”后,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大幅增加,中国正在成为全球跨国公司 的重要制造业基地。 制造业在“入世”之前就是我国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也是引进外资最多的产业 。“入世”后,中国正在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前八个月,我国加工 贸易出口达110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5%,加工贸易一跃而成为出口主导方 式。今年以来加工贸易的大幅度上升表明,西方国家一些加工制造业加速向中国转移 。其中,近几年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机电行业出口增长最为明显,1—9月份,我国 机电产品出口超过1100亿美元,同比增长30%,占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 8%,外资企业是带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二)“入世”以来我国 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呈现三个特点。 第一,中国的出口结构与日本等发达国家有着很强的互补性。中国出口的产品主 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前三个季度,劳动密 集型的轻工、纺织、消费类电子产品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50%。即使是技术 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中国出口的产品也是以满足工业化国家低端产品的需求为主, 同时还需要从发达国家进口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第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 的行业(如国防军工)外,基本上放开了所有的制造业领域。制造业对外开放的程度 ,已超出了“入世”时的承诺和当初人们的预期。 第三,越是全球化特征明显的产业,其受“入世”的积极影响就越明显,越是外 商直接投资多的行业,“入世”后出口的增长速度也就越快。中国与WTO成员实现 了“双赢”。 第三产业:全面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密切关注经济效应走向 2002年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一批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法规和条例,“入世 ”协议中的承诺正在逐步变成现实,经济运行中服务业全面开放的格局开始初步形成 。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呈现强劲增长,今年1至7月共吸收外资合同额77.7亿 美元,同比增长26.5%,实际吸收外资59.3亿美元,同比增长76.5%。 银行、保险、证券以及商贸等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对外资敞 开大门。 (1)银行业————“入世”后,我国取消了外汇业务的地域、服务对象限制 ,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范围将由去年“入世”时的上海、深圳、天津、大连进 一步扩大到广州、珠海、青岛、南京、武汉等城市,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经营环境明显 改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速度明显加快。到今年9月底,外资银行在华已有4 5家营业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人民币资产总额为477.97亿元, 其中贷款总额为385亿元。 预计“入世”5年后,外资银行外币存款份额将占15%,人民币存款占10% ;外币贷款份额将占20%—30%,人民币贷款占15%;中间业务可达50%。 “入世”10年后,外资银行的市场份额将接近1/3左右,需要关注对我国银行业 的冲击。 (2)保险业———“入世”以来,已有34家外资保险经营机构获准在我国营 业,19个国家和地区的112家外资保险公司在我国14个城市设立了199个代 表处。据分析,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业务经营特点,一是在取得更多的寿险份额的同 时,占据中国目前的保险空白点。目前我国的责任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农业保险、 工程保险等险种占总保费收入的比重很小,这些空白点或者不发达的领域可供外资运 作的空间很大,要关注外资保险在这些领域可能逐步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二是实行 集中性市场营销战略,加强对收入水平相对较高,金融意识相对较强的东部沿海地区 市场的开拓。三是争取快速挤进再保险市场。 (3)证券业————从目前有关政府管理部门颁布的政策法规看,我国证券市 场第一步是形成“入世”协议框架下的证券业和基金业的开放;第二步是开放并购转 让市场,使外资通过国有股、法人股的收购间接进入国内证券市场;第三步是在条件 成熟时,通过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向外国机构投资者开 放A股市场。 “入世”后,外资证券类公司的竞争主要是巩固传统的中资企业境外上市业务; 全方位介入B股业务;争夺财务顾问等A股一级市场的辅助性业务;通过中外合资证 券公司、中外合资证券投资基金以及控股国内证券公司的大股东的方式渗透到中国的 A股二级市场业务。 (4)零售业————总体来看,“入世”前后我国分销领域没有明显变化,目 前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销售总额,大约占全国消费品市场份额的5%,对整个中国消 费品市场的影响很小。 中国开放分销领域后,没有出现外资大量进入的原因,首先世界零售市场普遍不 景气,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外资零售企业对我国市场份额的影响。其次,我国现行的国 内零售市场开放政策已经超出了“入世”所作的承诺,政策上的突破要到“入世” 第二年后才逐步实施,影响程度有待进一步观察。第三,近几年我国呈买方市场 状态,流通领域竞争激烈,流通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新的零售企业包括外商零售企 业在进入时大都比较谨慎。 (5)电信业————“入世”第一年,中国履行电信服务市场开放的承诺,开 放了14个城市的增值服务和移动服务,并对合资电信企业的成立条件、外商资质、 网络互联、资源使用、网际结算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中国电信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格局初步形成。 由于中国电信业的渐进式开放和目前国内电信运营业的格局,因此外资进入中国 电信服务业的领域将主要集中在增值电信服务方面。目前无论是在面向商业用户提供 的电子数据传输、信息管理查询、在线数据处理、一站式全面解决方案等方面,还是 在面向居民用户的宽带网络服务、社区局域网、在线点播、远程医疗和教育等领域, 我国企业都才刚刚起步,市场整体上处于拓荒时期。而根据有关承诺,外资进入这些 领域的最高比例可以达到50%,因此外资在这些增值电信服务市场上将具有广阔的 发展空间。而在基础电信或移动电信领域,由于对外资有一定的比例限制,因此单独 建网的可行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