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和韩国,纺织业的发展都经历过由传统加工制造转变为以技术研发为中心的高端制造的过程。由于人力成本上涨,低端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受到发展中国家的挑战,日韩纺织业最终都放弃了与低成本国家价格竞争的路线,而以对高端纺织面料的研发重新树立了自己在全球纺织业中的地位。从日韩纺织业发展的前车之鉴中,我们应该意识到,技术创新走高端路线是中国纺织业迟早要面对的。现在中国纺织业也遭遇了越南、孟加拉国等成本更低的国家的激烈竞争,产业升级已经刻不容缓。高品质的“纺棉”、“纺丝”化纤面料成为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而棉花、丝绸、汉麻等宝贵的天然产品应该经过更深层次的加工,用来生产更高附加值的服装才能够物尽所值。 棉价危机启示中国纺织业的未来发展应该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以化学纤维为普通面料提供更加稳定的价格保证,另一方面,加大对高端化纤产品的研发和天然纤维的深加工技术创新的投入,向世界纺织业分工的高端方向进发。
如何提高中国丝绸的竞争力
绝大部分是中国出口的。
竞争力缺乏是因为丝绸贸易大部分掌握在贸易商手里,习惯直接倒手,厂家没有提高水平,他们也没要求厂家提高水平,要求了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所以大都只能卖基础性原料。贸易商的形成历史主要来源于以前的丝绸公司和丝绸企业,意识与时代在营销上有所偏差;还有就是,这个生意太幸福了,几乎是中国的独门生意,缺乏较为强烈的竞争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