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直播就是不进行育秧、移栽而直接将种子播于大田的一种栽培方式。大面积水稻直播可节省大量劳力,缓解劳力季节性紧张的矛盾,对实现水稻生产的轻型化、专业化、规模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但与移栽水稻相比,直播水稻存在着难全苗、草害重、易倒伏三大难题。因此,在生产上应特别注意掌握好“全苗早发、除草防害、增肥防早衰、健壮栽培防倒伏”等技术措施。
好家伙直接在我口里种水稻什么意思?
种水稻是个技术活,为什么要这么说?小帮手个人认为,它比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要有难度,不仅是在播种上,在以后的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等问题上,也相对要麻烦,而本篇文章说的这个问题,相信不少种植户都有遇到过,它就是水稻插秧后不返青的事,不返青在一些地方称为“大缓苗”,意味着不及时处理,就影响后期的生长,减产是小事,绝收才是大事。
引起水稻不返青的原因有不少,常见的有以下3点:
1、育秧质量较差
育秧在水稻生长前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秧苗质量差,返青就会受影响,比如在育秧期间,温度的控制不足,或者是通风时间较短等,差苗的表现有多种,如根系不发达、叶片徒长、叶片打绺等,这样的秧苗在插入大田中,就会延长返青的时间。
2、插秧方法不对
有些朋友在插秧过程中的方法不对,比如在运过来的秧苗,直接放在田埂上,少的话还好说,一旦数量较多,或者是插秧速度慢,风就会使得根系以及叶片变干,这种情况,虽然导致死苗情况不对,但是会延缓正常返青,3-5天都是很正常的,另外,假如遇到了秧苗起了,但是没插完的情况,分2种,一种情况是手插秧苗,可以把未插完的,直接放在水里,另外一种是机插秧苗,建议放在湿润的泥土中,然后第二天接着插秧(注意机插秧苗不要直接放在水里,会出现不能用机器的情况)。
3、封闭除草剂药害
有些朋友会在插秧前打封闭除草剂,目的是为了减少地里的杂草,但是封闭除草剂用的不对就导致了药害情况,这时候的秧苗插入田里,不返青也正常,水稻田常用的封闭除草剂有丁草胺、乙氧氟草醚等,并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也不是所有地块都适合,而且还不能超量使用,严格按照规定剂量进行,另外,在使用时间上,建议插秧前的7-10天左右喷施。
以上3点,是水稻不返青的常见原因,当然也会有其他因素,有不同看法的朋友,可以在下面评论中留言,大家一起探讨学习。
水稻秧苗不盘根的原因水稻秧苗发黄,白根少,不盘根
1、基肥不足引起黄化。
秧苗三叶前生长主要靠胚乳,三叶后主要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然而,不少人认为育秧期稻苗小,不需要多少肥料,因而基肥施用不足,氮素缺乏成了导致幼苗黄化的主要原因。
对策:每公顷秧田用尿素60-75公斤,均匀撒于畦面;也可用1%尿素溶液,于早晨或下午叶面喷雾,每公顷喷液800公斤。
2、化肥施用不匀引起黄化。
秧田面积小,不利于反复耙耱作业,化肥施用多为撒施,不均匀,易形成罗圈秃。幼苗刚发芽时,叶色深浅基本一致,到三叶期后开始分化,黄的黄、绿的绿,黄与绿明显呈现出来。随着苗龄的增大,黄化更为严重,植株不分蘖或分蘖少,叶片窄短,植株瘦小,自下而上叶片从叶尖开始干枯。
对策:用速效含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每公顷150-225公斤,撒于根际周围,原则是哪一片黄撒哪一片。同时,用1%尿素溶液喷施黄化秧苗。
3、pH值高引起黄化。
土壤酸碱度对水稻生长有直接的影响,酸碱度对土壤养分的转化,特别是对磷和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影响较大。适于水稻生长的土壤酸碱度近于中性,秧苗喜偏酸性土壤,pH值高,影响秧苗对养分的吸收,使秧苗因营养不良而黄化。
对策:对于pH值高的土壤,要通过调酸降低pH值,每平方米施用硫酸锌或硫酸亚铁10-15克,将pH值调整到4.5-5.0,以抑制霉菌活性,缓解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不足,促进叶绿素的形成;每棚360平米用木美土里菌肥25-40公斤苗床拌土能够改良土壤,增加有益微生物菌数促进根系发达,盘根好,苗壮抗青枯立枯病显著。
4、种子覆土浅引起黄化。
播种时,种子覆土少,部分种谷外露,田面略干后土粒干燥,根系不能下扎,吸收不到养分和水分而形成黄苗。
对策:一是用过筛的沤熟有机肥每公顷1500-2000公斤,轻轻撒于畦面;二是用宽约1.5-2厘米的松土铲在秧苗株间轻划,使划起的土粒掩埋种子和根颈;三是每隔1-2天,用喷雾器之类器具向秧田内喷雾水,保持田面湿润,加速根系生长,尽快促弱转壮。
5、气温骤降引起黄化。
早春的天气变化无常,三叶期的秧苗体内含糖量低,抗寒能力弱。气温骤降后,秧苗根部细胞的细胞膜遭到破坏,透性增强,氨基酸等内含物渗出量增多,致使根际腐霉菌迅速繁殖并侵害根部,使根系吸收机能减弱导致秧苗黄化。
对策:培育壮苗,增加三叶期秧苗体内的含糖量;诺普丰对腐霉菌有特效,并有促进秧苗根系发育的作用,对黄化苗有较好的抢救作用。秧苗两叶一心时,用诺普丰300-500倍液喷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