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网
收藏网址 手机端
首页 > 纺机资讯>详情

东亚文化之都的中国泉州

来源: 58家纺网 发布于:2022-04-14

中国东亚文化之都、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简称“鲤”,别名鲤城、刺桐城、温陵,是闻名海内外的国际花园城市,福建省经济、文化中心,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5年居福建省首位,中国三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泉州民营经济发达,素有“中国品牌之都”、“民营特区”之称,拥有国家驰名商标数目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泉州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泉州港是我国规模亿吨以上的重要大港。泉州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馆,中国东亚文化之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台湾汉族同胞中有一半的人口祖籍来自泉州,同时泉州也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与发祥地,闽南文化保护的核心区与富集区,历史文化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泉州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宋元时期泉州港被中世纪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誉为“世界第一大港”,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齐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国家文化部评为首届中国东亚文化之都,与日本横滨、韩国光州齐名。 这项条件要求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城市风貌、人文遗产能够体现东亚文化传统,具有鲜明城市或地方特色文化。古代东方第一港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往来  作为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过友好往来,是古代中国与东亚文化圈交流的重要城市。公元9世纪前后,泉州与日本、古代韩国(即高丽王朝)的贸易关系就已非同寻常,大量从高丽和日本进口的货物从泉州进入中国。  历史上,泉州与日本、古代韩国的文化交流是以贸易往来为基础的,丰富的贸易史料留存印证了泉州在东亚文化圈中长期以来的交流中心作用。泉州与古代韩国的历史交往源远流长,进而带动了文化交融,出现了许多以“新罗”、“高丽”为名的事物和地方。泉州与日本最早的文化交往可追溯到唐天宝年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当时追随这位高僧东渡的十四名弟子中,和尚昙静就来自泉州。在日本大宰府,保留有一份我国宋代的官方证明文件公凭,这份公凭见证了泉州客商李充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到日本贸易的历史,也是迄今为止所能看到的最完备的宋代贸易凭证。  北宋期间,中国同高丽王朝的贸易活动中,泉州海商不仅人数最多,商业实力也最为雄厚,扮演重要角色。《宋史》载:(高丽)王城有华人数百,多闽人因贾舶至者,密试其所能,诱以禄仕,或强留之终身。宋代时,高丽王就曾通过泉州人傅旋来泉求借乐艺等人。  在漫长的东亚交流史中,泉州与东亚各国在文化上互通有无,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要求各类文化场馆和设施完善、健全,布局合理,重点场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从城市到乡村 文化场馆星罗棋布  泉州拥有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市艺术馆、泉州市图书馆、泉州海交馆、泉州市博物馆、万维生邮票艺术馆、梨园古典剧院、南音艺苑、泉州影剧院等一批市级重要文化设施,总建筑面积达11.69万平方米。随着城市新区的建设,泉州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启动泉州木偶剧院、泉州歌舞剧院、泉州大剧院、市图书馆新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泉州木偶剧院新址将在年底前投入使用,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木偶剧院。 泉州各县(市、区)文化设施建设都比较完善到位,并结合城区新区发展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新文化设施,如晋江、石狮、南安、泉港、惠安等地文化设施建设都走在全国县级前列。  泉州全市有公共图书馆 11个,其中国家一级馆6个;文化馆(艺术馆)11个,国家一级馆5个;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70多个,其中国家一级馆2个。全市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3个,覆盖面达100%;公共电子阅览室乡镇(街道)覆盖面100%;村(社区)级文化活动室2349个,覆盖面100%。全市有村级文化广场总面积150多万平方米,完成61个省级文化激情广场示范点建设。全市建成农家书屋2349个,率先实现100%行政村(社区)都有“农家书屋”目标,率先实现“村村通”目标。 地方政府能够提供资金保障,对当地发展文化事业及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能给予经费支持,能自筹经费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将文化事业 纳入城市长远规划  为改善闽南文化保护传承软硬条件,从2004年起,泉州市县两级每年都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市本级投入3亿多元,建成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市博物馆、梨园古典剧院、泉州南音艺苑、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等闽南文化标志性场馆设施。 2014,泉州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对“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申报“世遗”的考察点文物进行维修及环境整治。  为了让文化事业在资金上有长久支持,泉州建立了文化投入持续增长机制,把财政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文艺精品创作量、人均公共图书拥有量等指标纳入政绩绩效考核指标,作为衡量各级业绩的重要依据。2011年以来,全市共投入文化体育传媒经费15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大大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未来,泉州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实现与新区同规划、同建设、同发展。到2015年,泉州规划投入12亿元,结合泉州环湾城市发展,新建泉州图书馆、泉州大剧院、海峡文化学术交流中心、工人文化宫、歌舞剧院等一批重点文化项目,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指的是城市文化活动活跃,氛围浓厚,文化产品和服务多样化,在对外文化交流尤其是与日、韩文化交流等方面有良好基础,并且在成功承办国内国际大型文化活动已形成特色品牌。对外交流主打闽南风 规格高经验丰富  泉州对外文化交流具有鲜明的闽南文化特色,包括木偶戏、南音、梨园戏、泉州花灯、海交史文物等活动。文化团体受上级文化部门指派,参加过中日、中法、中美、中俄等文化年活动这类高规格活动。泉州先后组织130个文化团组2108人次赴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和港澳台等六大洲的3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与合作。在“走出去”的同时,泉州还邀请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128个文化团体前来参加闽南文化节、中国航海日活动等。  1986年,泉州市木偶剧团首次赴日本演出,至今共计21次前往日本、7次前往韩国演出交流,并与“结城座”木偶剧团、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泉州市木偶剧团昨日还受邀参加在日本举行的“亚洲提线木偶戏剧节”演出。研究洞箫(日本称“尺八”)的日本竹精会和泉州南音乐团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已经连续6次应邀到泉州进行演出交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及研究人员也经常应邀到海外举办各种展览和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学术机构及团体保持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  泉州具有举办国际性大型文化活动的丰富经验,已先后成功举办4届闽南文化节、10届国际南音大会唱、1届中国航海日、7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节、3届国际木偶节、1届国际童声合唱节等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 这项条件要求具有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政府履行主导责任,在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内容和形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创新,尊重并体现市民多样文化需求,市民参与热情高、参与能力强,参与渠道畅通,参与方式便捷,参与效果好。从上至下不遗余力 构建文化网络  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于2009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推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构建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格局。  泉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基本达到国家东部示范区创建标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则走在全国前列。  全市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免费开放。公共图书馆每周开放不少于70小时,文化馆、博物馆不少于55小时,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电子阅览室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时间每周不少于94小时。  实施“万千百十”文化惠民服务工程,每年送万场戏、千场文艺培训辅导、百部数字电影、十个流动图书点下乡。全市全年各级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2万场以上。同时打造大众文化活动品牌,中心市区泉州元宵灯会、中小学生南音演唱演奏比赛、“欢乐泉州才艺大比拼”、“府文庙之夏”等活动丰富多彩。 在全国群众文化政府最高奖“群星奖”比赛等全国大赛中,我市共获得32枚奖牌,获奖数排在全省之首。  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全市社会力量举办市场文化演出等文化活动2000多场。全市活跃着近700个业余文艺社团,集聚了2万多名业余文艺骨干,其中有南音社团233个,民间职业剧团131个,覆盖老、中、青各年龄层次。 保护与传承要求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保护体系和机制较完善,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及传承机制健全,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习场馆,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实践卓有成效,有体现地方特色的典型案例,当地民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程度较好。保护培养传承 建立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泉州全市现有各级非遗项目565项,其中国家级31项、省级76项、市级134项、县级324项,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基本建立。  泉州现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个(南音、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1个(泉州木偶戏领衔的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这是我国首个入选该名册的项目。  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泉州以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为重点,并构建四级闽南文化保护网络。通过制定《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泉州较早开展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推荐、认定工作,给予传承人相应的荣誉与地位;通过大中专院校开设专业课程,培养综合性艺术人才,并实施传统文化进校园工程;利用传统民俗文化节日和各种有利契机,由政府部门举办各种民俗活动。  泉州于2007年9月成立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领导小组暨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2010年5月制定实施《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全力做好保护传承工作。 市委书记:黄少萍市长:郑新聪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全国著名侨乡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全国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城市投资硬环境四十优”之一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八连冠”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全国十大市民最满意城市之一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全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中国品牌之都建设创新型国家十强市中国城市综合创新力50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优秀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获奖城市中国十大品牌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共和国60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转型2010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城市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中国外贸100强城市全国人防先进城市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 国内亚麻纺织企业中,属于亚麻世家的有哪几家?
    国内亚麻纺织企业中,属于亚麻世家的有哪几家?
    11-30
    在亚麻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呈现的当代,可以称的上亚麻世家的要数新申亚麻了。据我所知的新申亚麻是中国最早从事于亚麻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是一家由2代人经营的亚麻老字号
  • 亚麻纺织品特性有哪些?
    亚麻纺织品特性有哪些?
    11-30
    2.1凉爽感:亚麻是热的良性导体,穿亚麻内衣可降低体表温度4°C;吸湿放湿性好;透气性好;不易沾皮肤;2.2洁净感:胶质越洗越脱落,国外一流宾馆服务员服装均为亚麻纺织品;
  • 纺织机有多少种类?
    纺织机有多少种类?
    11-30
    纺织机就是把线、丝、麻等原材料加工成丝线后织成布料的工具全称,如纺坠、纺车、锭子、踏板织布机、机械织布机、数控自动织布机等。古今纺织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发展都是因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