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采荣带领学校主动适应佛山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把建设质量好、水平高和社会急需的学科专业作为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学校主动与佛山支柱产业对接,分批建设佛山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佛山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佛山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等十大科研平台,为佛山支柱产业提供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持。学校还积极推进与政府、企事业单位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共获得横向课题354项,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例如,研究培育的以“七桂早”25等为亲本的优质水稻品种;被推广到全国南方13省稻区;从1984到2005年仅广东省累计推广3149.49万亩;增加效益约32亿元;“仙湖肉鸭配套系”成为中国第一个审定的国家级水禽品种;“非线性随机动力系统”、“超霸节能刮平粗抛机”、“智能恒压供水系统”、“32路计算机录像在线监控系统”、“美国蓝鳃太阳鱼的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等项目经广东省科技厅组织鉴定为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一大批成果被推广和转化,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